新华社南宁12月23日电(记者李晓明、杜雨默、金火)2015年,在部队当了8年班长的李春燕退伍回到家乡——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
博白县素有“中国桂圆之乡”的美誉。然而,“当时老乡们种的桂圆卖的价格很低,而外地商户收购后,打造包装成自己的品牌,就能售出高价。”李春燕觉得,家乡的桂圆应该有自己的品牌。
筹建公司、创建团队、考察市场、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怀着“打造博白人的桂圆品牌,复兴客家桂圆产业”的愿望,李春燕与一众好友成立公司并创立“客家桂圆”品牌,研发“模拟自然干燥技术”,把以往因价钱低、大多要烂在山里的桂圆做成了明星产品。
打开市场之后,李春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桂圆产业链,助力家乡百姓脱贫——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承诺无论收成年景好坏,都会以高于市场价格优先收购与公司合作的果农产品;吸收36名贫困乡亲到公司工作,扶持带动贫困户123户,辐射带动周边数十个行政村投入桂圆肉加工产业。
桂圆畅销粤桂,乡亲们富了起来,李春燕也成了家乡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2020年4月,一封信又给李春燕的人生带来新变化。
这是一封盖着峨嵋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印章的信,乡亲们请她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
关键时刻,李春燕展现出了一名“老兵”的本色——“既然乡亲们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负。”
2020年8月,李春燕成为峨嵋村历史上第一个“女支书”。
上任不久,“硬仗”就来了——为打通农村供电“最后一公里”,自治区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改造线缆需要经过李邦青家,老人死活不同意。
上门做工作,不行。请来老人的亲戚当说客,还是不行。
入夜,忙活了一天的李春燕辗转反侧。第二天,她来到老人家里,用上了“激将法”:“十二公,你就盼着子孙越过越不如人吧?!”
李邦青排行十二,论辈分,李春燕要叫他“十二公”。
听李春燕这么说,李邦青也愣住了:“没有啊,我……我没那个意思。”
趁着对方口气松下来,李春燕趁热打铁:“以后这老屋翻建受线路影响了,电力公司再给您改。要是还不放心,我找电力公司跟您签协议,您看这样成不成?”
最后,老人点头同意。村里电力增容顺利完工,彻底地解决了村民家里电磁炉烧不开水,空调、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当摆设的问题。
接下来,她又想方设法为村里修桥铺路、开渠引水,修建文化休闲广场,峨嵋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改变。
今年3月,李春燕在峨嵋村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一开始,乡亲们积极性并不高。李春燕便带人挨家挨户走访,一人一案动员。“那段时间特别辛苦,没日没夜地登门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李春燕回忆。
终于,越来越多的乡亲参与进来,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碎田”变成了整田。仅仅4个月后,乡亲们就拿到了首次分红。那一刻,他们笑得合不拢嘴。
2021年,李春燕被授予“最美退役军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