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广大劳动者的代表,他们展现了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他们奏响了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强音……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3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
勇于创新,助推大国重器发展
寰宇问天、探月逐梦,中国航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十年如一日的航天“追梦人”。
陈闽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长期致力于运载火箭与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参与多型火箭发射任务累计超过百次。认识陈闽慷的人都觉得他“特靠谱”,认真、细致、负责,他随身携带的工作本上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各项型号研制工作。
为了实现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的目标,陈闽慷在高强密度发射任务中,抓住技术状态管理这一“牛鼻子”,创新运载火箭应用发射阶段的技术状态管理方法体系,实现了技术状态基线和技术状态变化的分级分类管理和风险控制,有效提高了型号高密度发射组织管理能力和项目风险防控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国一汽研发总院代理副院长周时莹用创新精神诠释了劳动者之美。
作为红旗品牌智能网联技术带头人,周时莹带领团队建立了红旗智能网联技术架构和验证体系,实现了“车辆神经网络和控制大脑”等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并创新将虚拟仿真技术首次应用于整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自动化验证,填补了国内自主汽车虚拟仿真验证技术的空白。
“我和同事们坚信中国汽车工业定能稳步发展。”周时莹说。
潘阿锁是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梯研发部副部长,前些年,面对高速电梯研发技术由国外垄断、价格居高不下的困境,潘阿锁立志要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电梯。他带领团队深耕新梯研发领域,完成了多项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其中,每秒10米超高速和层间距可调节双层轿厢智能电梯的研发成果格外引人注目——经过各项测试,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针对老楼加装电梯的底坑深度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况,潘阿锁勇于攻坚,发明了电梯机械阻止装置技术,突破老楼加装电梯技术难关。
精益求精,做新时代大国工匠
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到成为一名出色匠人,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管益辉坚守一线岗位30多年,从车床、钻床、铣床的基本加工操作学起,苦练磨刀基本功,钻研先进数控设备,勇于挑战技术难题。现如今,管益辉已经成为中国高铁关键零部件数控加工技术技能领军人物,带领团队累计创效4.65亿元。
在一次工作中,管益辉发现复兴号、和谐号动车组的轮对轴箱存在加工效率低、返工率高、自主生产率低、检修成本高等问题,经过多年试验攻关,管益辉带领团队建成了国际领先的轴箱体柔性生产线,实现了轴箱体柔性化批量生产,攻克了分体式轴箱体加工难题,实现动车轴箱体全面国产化,让“中国制造”在中国高铁上更加闪耀。“做事就要做到底,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会一心一意专注于轴箱体加工,全心全意投身于加工制造业。”管益辉说。
匠心铸就梦想,技能成就人生。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真空设备研发中心首席技师温伟用一颗匠心为我国铀浓缩行业自控系统运行维护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控专业是高尖端技术的专业领域。温伟是一名技校毕业生,他聪明好学,善于融会贯通,积极向同行专家学习请教,经常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在自控仪表车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温伟带领团队研制出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装置及关键试验设备,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上千万元。
提升自己的同时,温伟不忘培养新人。年轻同事遇到了技术问题,温伟耐心细致进行指导,通过组织科研、技改、攻关、培训等实践活动,言传身教带出了一批年轻的自控专业技术骨干。
“我要用持之以恒的行动,努力把每一项日常工作都打造成精品。”这是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车间主任陈建林常说的一句话。
2021年5月28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着“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纪录延长了5倍。为EAST实现超高真空的核心部件——内置式低温泵,正是陈建林捧着一颗匠心在守护。
EAST内置式低温泵的主体部件——环体的加工工序繁多,稍不注意就会产生较大的累积误差,焊接前总装间隙要求不大于0.05毫米。陈建林与工艺人员在现场反复试验,一次性顺利地将环体套装成单元段,总装成环后经检测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这些年,陈建林出色完成了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10余项国内外重大科学工程核心部件及系统的总装调试工作。
服务群众生活,守护百姓安宁
作为一名感染内科医生,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委员、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正印躬耕医圃三十余载,挽救了许多疑难、危重、难治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武汉。刘正印主动请缨,作为北京协和医院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前往武汉抗击疫情。在武汉期间,他始终坚持在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线,充分传授传染病防护、危重症患者诊治经验,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传授技术、定点帮扶、人员培训……在繁忙的诊疗工作之外,他还积极致力于我国抗感染领域的人才培养,推动感染病诊治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提升。“守护健康、守护生命就是我终身的职责。我将尽我所能,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多贡献!”刘正印说。
铁路是民生保障的运输线。“雷锋号”机车组成立于1989年5月,主要担当银川—定边—中卫间旅客列车运输任务。
34年来,“雷锋号”机车组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截至2022年底,连续安全行驶12329天、走行547.7万公里,累计防止各类事故531起、排除事故隐患462个,创造了沙漠铁路运输生产中机车保养第一、运行正点率第一、平稳操纵第一的佳绩。
“我们‘雷锋号’机车组将更加自觉地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输牵引服务,让雷锋精神沿着千里铁道线熠熠生辉,绽放新的时代光彩。”“雷锋号”机车组第十七任司机长念盼说。
“虽然我们的岗位很平凡,但能为大家的生活带去便利,我感到很自豪。”西藏自治区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运作组组长次仁措姆在10多年的速递工作生涯里,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热情周到服务客户,得到了同事和服务对象的一致认同。
2022年,面对疫情侵袭,次仁措姆安顿好家里后就第一时间赶到中转场,一坚守就是100多天。在此期间,次仁措姆不怕苦、不怕累,和同事们配合及时把各种物资尤其是抗疫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千家万户。“今后我将更加细致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确保每一个快递都能安全送达客户手中。”次仁措姆说。
同样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公路管理局额敏分局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副班长李长青。
一个暴风雪肆虐的寒冬夜晚,一辆货车被困在路上,很快被风雪掩盖。夜晚视线不清、冰雪路面、货车重49吨……种种因素导致救援难度很大。在李长青与队友精准操作与配合下,顺利救出被困车主。
12年来,李长青参加防风雪保交通抢险700余次,累计救援受困司乘人员2.5万余人次。“能为过往旅客抢出生命通道,再苦再累都值得!”李长青说。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书写华章。最美职工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人生的新篇章。(记者 易舒冉 刘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