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柠檬黄”志愿者是这样炼成的
发表时间:2023-03-07 来源:中国文明网

  他们身穿“柠檬黄”队服,手持小红旗,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我们都能看到那抹黄色的身影,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公共文明引导员。

  朝阳区望京西公交站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四条公交线的首发站、两条地铁线路交汇而成的换乘站,距长途车站仅200米左右,成串儿的班车一眼望不到头……在这里服务的文明引导员蔡学凤、白素清每天都要面对排成长龙一般的候车人。她们用标准的旗语和贴心的话语,让文明之风融入每一位乘车人的行动中。

  有经验

  讲文明不靠说教 靠陪伴

  蔡学凤和白素清两位引导员都有四年左右的文明引导经验。回忆起第一次走上站台,两人印象深刻:“那天特别冷!”蔡学凤记得,第一天上岗没多久,自己的脚底板就冻得没有知觉,握着旗子的手也变得不灵活。白素清则回忆道,“第一天上岗时有点怯场,不敢张嘴说话。”

  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她们进入了状态,也逐渐了解了公共文明引导的意义。为了营造文明、和谐的乘车氛围,两位引导员下了不少功夫。开始时,她们对于不排队、吸烟、抢上抢下的乘客,都会“冲上去”劝导,但这样做效果不佳。“我们发现,等车的乘客大多是年轻人。我们直来直去地说,就像家长训导孩子,对方肯定不高兴。”蔡学凤说。

  于是她们决定改变方式,用点赞、认可甚至是商量的话语,引导乘客践行文明行为。“咱们不着急啊,都能上车!”“看见人多,您把烟收了,我得为您点赞!”这种轻松的表达方式,让乘客们从充耳不闻到微笑回应,再到主动和引导员聊上几句,越来越多的乘客从引导员口中了解到践行文明行为的意义,认为两位身穿“柠檬黄”的大姐不是指点、说教,是陪在身边的朋友。

  有本事

  既是“活地图”也是“千里眼”

  对于蔡学凤和白素清而言,想要做好文明引导,还得有真本事。蔡学凤表示,每天都会有人问路,无论是问公交线路还是具体地点,自己几乎没被难倒过。“除了要记住望京附近的街道、楼宇、公交站,还要了解从这里出发,去其他地方怎样乘车。”由于望京地区有很多斜街,在指路时,蔡学凤会对方向进行特别提醒,常常用大楼、公交车站作为参照物,便于乘客找到。因为指路细致精准,两位引导员多次被乘客称赞“比导航还靠谱”。

  除了对道路熟悉,引导员还练就了“千里眼”,能够比乘客更早、更快地辨别驶来的车辆。“别看我快60岁了,看公交车那是一看一准儿!”蔡学凤介绍,尽管望京西站只有四趟公交线路,但站台长度在30米左右,公交车进站区域各不相同。因此,为了能够及时做好引导,避免乘客因看不清来车着急走下站台,造成拥堵,影响公交车进站,两位引导员牢牢记下了每一趟公交车的外形、配色,甚至还记下了车头LED灯在显示数字时的光晕大小。

  有担当

  文明之心不因天气而变

  在公交车站,除了面对如潮水一般的乘车人,还要面对不同的天气。“2021年7月,我们在值守时赶上大雨,眼前就仿佛有好几层纱帘,什么都看不见。”即便已经过去一年多,但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恶劣的天气下,引导员虽然穿着雨衣,但是雨水还是会从帽子、领口的缝隙里钻进去。现场能见度低,她们就站在站台前,做乘客的“护盾”,既避免了车辆突然驶来与行人相撞,也能在车辆驶过溅起水花时为乘客阻挡泥水。

  除此之外,在头顶盘踞高架桥的望京西站,早晚高峰时的阳光也并不“友好”,这给引导员看清来车增加了难度。尽管如此,蔡学凤和白素清依然认为,文明与天气无关,公共文明引导员就是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践行文明行为不分季节。

  有感触

  陌生乘客终成知心朋友

  上下班高峰期的望京西站,组成了庞大的候车大军,等车的队列常要折成几弯。“公交车报站几乎没停过,手中的旗子没放下过。”两位引导员表示,在忙碌中,既有委屈,也有感人的瞬间。

  “不是每个人都配合,但配合的人越来越多了!”蔡学凤表示,在劝阻吸烟、引导排队时,偶尔也会得到“少管我”的回应。“心里会觉得委屈,但很快就过去了,因为还要引导乘客上下车呢。”在面对漠视、质疑甚至是谩骂时,引导员会叹气、会难过,也会默默地整理一下红旗,然后迅速恢复心情,再次把旗子摇起来,用更加响亮的声音进行文明引导。

  让她们欣慰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乘客积极配合,将践行文明行为作为分内事。他们逐渐理解引导员的用心,体谅她们的辛苦,并和引导员成了知心朋友。这样的改变,让蔡学凤、白素清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成效,是值得的。(供稿:首都文明办 首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 学静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