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一个“雷锋团队”的“雷锋日”
发表时间: 2019-03-08来源: 新疆武警

  余雪未消,天气渐暖。3月5日10时许,记者来到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肝胆外科,庄仕华已经开始在手术室里忙碌着。

  “庄医生,昨天晚上1点多出差刚回来,早上9点半就上班了,上午还安排了手术。”肝胆科护士曹晓霞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庄医生一直都是这样,出差回来从不休息,第二天就投入工作中去。

  11时25分,庄仕华医生内着绿色军用棉衣外穿白大褂缓缓走出手术室。庄仕华的面容略显疲惫,话语间还带有感冒的鼻音,“我可以选择休息,但是早一天给病人做手术,病人就早一天解除病痛,少交一天住院费。”

  刚下手术台,庄仕华顾不得休息,便和“庄仕华医疗小分队”的同事们一道,驱车前往二十多公里开外的大泉村,为那里的农牧民巡诊。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充满力量。我们这支小分队是在庄仕华医生感召下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成员都是医疗技术骨干。”当记者问及小分队的由来时,感染科医生胡云衢介绍说,庄仕华医疗小分队是一支常态巡诊小分队,采取定期不定期巡诊的方式,深入偏远乡村为贫困群众做好事、送温暖,进村入户、防病治病、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同时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爱民助民活动。

  大泉村地处乌鲁木齐市郊,虽处城郊,但这里的村民以放牧为生,生活比较贫困,医疗条件差。1996年,庄仕华就曾到这个村巡过诊,得知这一情况后,此后每隔2-3个月,他都会带着医疗小分队为这里的农牧民巡诊看病,这件事一做就是23年。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体现,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永恒的,永远不会过时。学雷锋做好事,不仅是三月份的事,而是一直要做的事。年年学,月月学,时时刻刻都要学,不仅要立足本职岗位学,更要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自觉行动”庄仕华如是说。

  “庄医生来了!庄医生来了!”听说庄仕华来村里巡诊,60岁的哈力别克·成思巴依老人带着妻子和孙子赶到村委会专程来看望庄医生。哈力别克老人掩盖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庄仕华医生是个好人,二十多年前我的叔叔摔到矿井里,浑身多处骨折,他把叔叔接到医院免费为他看病,叔叔还活了二十几年。庄医生还自己出钱给叔叔家盖房子,叔叔的女儿得了乳腺瘤,又出钱给叔叔的女儿看病。”

  哈力别克老人在这个村里生活了40多年,从他口中得知,一开始庄仕华一个人到村里巡诊,没过多久,庄仕华每次巡诊都带着一个七八名医生组成的团队来为大家看病。一开始,有很多牧民得了小病根本不在乎,得了重病就硬扛着。庄仕华医疗小分队来了以后,给大家伙儿体检看病的同时,不仅发现了一些大病初期的苗头,给出了很好的诊疗建议,还教给大家防病知识,渐渐的牧民也开始注重疾病的预防。

  “庄仕华医疗小分队一年至少来4到5次,不仅给我们的村民看病送药,还给贫困家庭送油、送羊、送牛,帮助他们脱贫,庄仕华医疗小分队的到来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村委会主任巴合提别克·胡尓曼感动地说。

  记者在巡诊现场看到,牧民们不仅对庄仕华医生很亲切,对其他医疗分队的医生也很热情,虽然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但他们心中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雷锋。

  午饭后,记者随庄仕华一起到医院查房。肝胆外科中心走廊挂满了锦旗,患者来自全国各地,还有国外。一面落款为2019年2月的锦旗引起记者注意,它是由86岁高龄患者陈宗武老人赠送的,锦旗上赫然写着“雷锋式的好军医、患者的贴心人”。

  “病人见我们不收礼物也不收红包,非得挂上锦旗不可!这些锦旗也是一面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们自我反思,是不是做到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庄仕华若有所思的话,让记者感受到了一名医生的仁心大爱。

  采访结束时,记者向庄仕华询问到:“这些年,医疗小分队做好多少好事,有没有统计?”“没有!做好事,做了就做了,不需要留名,更不需要统计!”庄仕华斩钉截铁的一席话令人顿时肃然起敬。

责任编辑: 贺子桓
【纠错】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