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小包裹”承载“大爱心”
发表时间:2019-06-06来源:中国社会报

  2019年4月30日,正好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实施十周年的日子。10年前的4月30日,首批爱心包裹发车,4000多件爱心包裹从北京市海淀区邮电局顺利启程,踏上了奔赴“5·12”灾区的关爱之旅。5天后,爱心包裹全部“速达”了四川省什邡市龙居小学530名学生手中。 

  而那仅仅只是个开始。10年来,无数的爱心源源不断地被送到超过600万灾区和贫困地区小学生的手中,“爱心包裹”项目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的产品,流程化的管理和差异化的传播,首开公益领域透明问责的先河,已然成为一项标志性的公益项目,承载着全国各地爱心人士对贫困地区、贫困儿童无尽的关爱之情。 

  标准化、精细化,解决公益项目四大难题 

  给谁?给什么?怎么发放?花多少钱?这是所有公益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几乎都会遇到的难题。在“爱心包裹”项目执行团队看来,只有解决好这四个难题,项目才能顺利落地。 

  “爱心包裹”立项于2009年,正是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年,社会各界对于灾区人民的生活、灾区孩子们的学习依旧非常关注。于是“爱心包裹”的主要捐助对象设为了地震灾区的小学生们。 

  项目设计伊始,大家就在思想上达成统一,那就是包裹内的物品一定是标准化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在灾区调研发现,灾区的孩子们平时喝水的瓶子很简易,常常就是一个饮料的瓶子,不方便携带。因此,“爱心包裹”里很温馨地加入了水瓶。此外,配备了部分体育教辅用具如皮球、鸡毛毽、跳绳等等的体育包,特别受孩子们欢迎。 

  包裹内物品基本定下来了,定价多少比较合适呢?曾经的“大学生村官”韦丹丹此时已经通过了前期考核,被分配专门处理“爱心包裹”的采购事宜,调研了文具批发市场,对比了供应商的价格,还按照清单匹配了几套文具。项目团队坐下来反复对比讨论后发现,50元太少了,抛去物流等项目成本,一个包裹里装不了多少东西,还是100元一个包裹更合适些。于是,“爱心包裹”最终定价为100元。 

  实施10年来,“爱心包裹”项目一直侧重于向捐赠者提供具象化的印象,使其更容易“触摸”,所捐资金及转化的物资用途可见、易衡量,并且包裹类型、内容、价格、性能以及执行过程,都实现了统一标准。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简化项目,而且也有利于保证项目质量,提高效率,促进项目的复制、推广和规模化。 

  “公益+互联网”,让爱心道路越走越宽 

  在继承中国优良行善传统的同时,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大众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怎样才能通过机构的努力,把传统的个体偶然慈善举动,变成更公众化、社会参与度更高的现代慈善行为?这是新一代公益人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爱心包裹”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为一项全民公益行动,项目以搭建透明、便捷的公益参与平台,推动全民公益为使命。从耄耋老人,到稚气的学生;从普通员工,到机关干部;从城市白领,到务工人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通过一对一的资助模式使灾区的孩子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素不相识的捐赠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他们的内心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这种作用远远超过了“爱心包裹”本身的价值。 

  中国扶贫基金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扶贫基金会依托中国邮政的网点在全国开通3.6万个‘爱心包裹’捐赠站,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只需要通过邮政网点捐购‘爱心包裹’(统一的善品和捐赠标准),就可以一对一地将自己的关爱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据介绍,“爱心包裹”项目以低门槛及广泛性参与的机制,传播公益理念,进行公众教育,探索了大量的新方式、新途径。例如,项目注重对民间或普通市民参与公益的鼓励与意识的培养,通过开拓月捐机制,鼓励人们以一己之力,进行承诺性捐赠。以“公益+互联网”的方式,尤其是在电商领域,面对小企业和个体户,通过使其亲身体验跨界融合浪潮下的公益新方法进行公益启蒙和公益教育,提升其公众意识,使公益成为经营者的商业要素,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国际爱心包裹”,助推公益成中国民间外交旗帜 

  截至2018年底,“爱心包裹”项目筹资68176.82万元,占中国扶贫基金会同期筹资总额的14.23%,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更令人惊喜的是,项目实施10年来,“爱心包裹”不仅“墙内开花”,也开始了“墙外香”,项目实施不断地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进一步推动公益成为中国民间外交的一面旗帜。 

  今年2月26日,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正式启动了“国际爱心包裹”项目,让“爱心包裹”走出国门,通过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小学生发放“爱心包裹”,改善他们的基本学习和生活条件。每个“国际爱心包裹”都由书包、基础文具、美术用品、益智玩具、生活用品五大类共105个单件组成。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包裹设计上,我们充分融合了中国与项目国的文化,用当地语言进行产品设计,向受益国学生传递来自中国朋友的问候,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记者 程楠) 

责任编辑:贺子桓
【纠错】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新时代文明实践
文明影音
创建活动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文明传播
文明之光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142217&encoding=UTF-8&data=AE52yQAAAAcAAK36AAAAAQAk4oCc5bCP5YyF6KO54oCd5om_6L294oCc5aSn54ix5b-D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HNdcci2NV8u8b0uoYerhR1_sz43AhRflOEYXbFTlCC06KuTwXJVqF1aU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142217&encoding=UTF-8&data=AE52yQAAAAcAAK36AAAAAQAk4oCc5bCP5YyF6KO54oCd5om_6L294oCc5aSn54ix5b-D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FMluu99t1j3AftHDEPfhF9SSYfGAhRxYnXK0bIQWMhMhRrsp_H2VV6SzA..&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