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动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无缝对接”
9月4日,首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在南京举办,390多家志愿服务组织参加了此次盛会,为395个项目对接了3120万元的爱心资金。这是江苏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制度化发展的新探索,通过搭建交流对接平台,推动项目与资金、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无缝对接”,让志愿服务成为解民忧、暖民心的必需品。
“一袋牛奶的成本约为1.3元,以一学年220天计算,只要286元就可以让一个贫困学子每天上学都能喝到牛奶。”志愿者孔源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告诉记者,为了帮助贫困儿童增加营养,常州义工联发起了“一袋牛奶的暴走”公益活动,志愿者们在全市各大公园广场“暴走”,号召市民为贫困学子募集善款。截至目前,该公益活动已成功举办3届,参与人数达4万多人,帮助4000多名贫困儿童筹集了1年的“爱心牛奶”。
除此之外,常州市还开展了“衣衣不舍——二手衣回收计划”“小黄鸭的奇幻漂流”等一系列创意性公益志愿活动,把志愿服务与健身行走、旧衣回收、儿童游乐相结合,针对弱势群体的需要,开展规模小、范围大、时间久的“可持续性”公益活动,不需耗费太多人力物力,却能解决困难群众的大问题。
类似这样“送百姓之所需”的志愿活动在江苏已是遍地开花。近年来,江苏将志愿服务从运动式、应景式的大规模活动转变为从社会需求出发的常态化项目,使志愿服务像毛细血管一样浸润到普通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南京市组织音乐、舞蹈、戏曲等多门类文艺志愿者扎根社区,通过专业艺术辅导项目,在社区留下不走的志愿者队伍;为把文化、科技、卫生等居民急需的服务送上门,扬州市邗江区每月举行一次“幸福快车社区行”,想百姓之所想,送百姓之所需;为破解志愿服务信息不对称的尴尬局面,泗阳县探索出了“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志愿者接单”的志愿服务新模式,为居民解决多件急、难、愁问题,一时间“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了社区居民挂在嘴边的顺口溜。
为推动志愿服务更高效、更直接地服务群众生活,江苏还建设了全省统一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志愿江苏”平台,该系统集PC端、移动APP、微信服务号三终端为一体,为志愿者注册登记和服务记录提供了信息化载体,方便志愿者随时随地开展志愿服务。今年以来,有19066个志愿组织在该平台上注册,发布活动39082个,累计服务时间6401774小时。目前,江苏有注册志愿者730万,占城镇人口比重的13.74%。
“社会从来不缺乏爱心,关键在于有效引导。在弱势群体的需要与社会的爱心大潮间,政府不应只扮演‘保姆’,而要做牵线搭桥的‘红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说,“只有深入基层,走家串户听民情,根据群众呼声按需供应,志愿服务才有生命力。”(记者 郑晋鸣)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华北电力大学“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
已是最后一篇
-
华北电力大学“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