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从南苏丹到肯尼亚,从卢旺达到厄瓜多尔……来自中国的志愿者们挥洒青春,用热血、激情和专业知识为当地人提供服务,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创造美好未来。
在“国际志愿人员日”来临之际,中国海外志愿者们踏着坚定自信的步伐,传递心中的爱和力量,在世界舞台上勾勒出一抹亮丽的色彩。
灵魂工程师
2013年,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苏文前往卢旺达孔子学院志愿教授汉语和武术,一干就是3年。今年9月,他回到国内,一是准备考取“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拿到汉语教师的专业资格认证,二是参加明年3月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举办的国际汉语公派教师面试选拔。如果一切顺利,明年7月他将作为一名汉语教师重返卢旺达。
在卢旺达期间,从小习武的苏文培养出大批武术爱好者和运动员,有的学员在东非国际武术比赛中屡次获奖。此次回国,他计划前往嵩山少林寺和武当山学习观摩,深入研习中国武术精髓,为重返卢旺达做准备。
“卢旺达是我为之奉献青春的地方,是汉语梦起航的地方,这片热土需要我们,”苏文说。
中国志愿者田敏娜同样难以割舍与卢旺达学生朝夕相处两年的感情。一位学生在电子邮件中说:“非常感谢您两年来的教育,我们很喜欢中文,它对我们的未来很重要,希望尽快再见到您。”
田敏娜也打算重返卢旺达帮助更多学生。“那里有淳朴的民风、友善的人民、渴望知识的学生,这些都是我想回去的原因。”
无国界医生
来自甘肃兰州的儿科医生邹纬曾就职于广州军区总医院,十几年前被公派至赞比亚执行官方援非任务时,她偶然结识无国界医生组织,并于2012年正式加入。 两年前,邹纬奔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今年夏天又到南苏丹执行救援任务。她的下一个任务很可能是去阿富汗。
谈起这几年的海外经历,邹纬最大的感受是中国海外志愿者人数越来越多,有助于增进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她说,一些外籍同事或当地病人对中国的认识比较片面、有限,如果有更多的国际志愿者走向全世界,更多地和世界进行交流,会改善这种情况。
“过去我总是不太自信,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但是时间和实践证明,咱们中国培养出来的医生,到哪儿都是不差的,我在海外遇到的每一位中国同事都是敬业和高效的典范,”邹纬自豪地说。
贫民窟造梦者
马萨雷贫民窟是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第二大贫民窟。这里居民的生活因为一个名为“造梦公益组织”的机构,产生了不少变化。
造梦公益组织是由中国大学生与海外留学生共同创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成员以及志愿者遍布世界各地。过去3年间,造梦公益组织已为马萨雷贫民窟建立了两所学校,举办了贫民窟达人秀、青少年足球赛、梦想画展等文化娱乐活动。他们还成立了一支足球队,计划将来带领部分贫民窟球员去中国,参加国际性比赛,进行中非文化交流。
据造梦公益组织负责人阴斌斌介绍,目前最主要的项目是建立一个职业培训中心,以便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人才,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从而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去改善贫民窟现状。
他说,在非洲3年间,他接触到很多中国志愿者,感觉中国青年的思想越来越开明。“中国志愿者普遍责任心较强,工作效率高,在当地颇受好评。在马萨雷贫民窟,大家都会热情地和中国人打招呼,有的人甚至能叫出中国志愿者的名字,这说明我们很好地融入了当地生活。”
动物保护神
在广袤的非洲草原,非法牟利带来的杀戮使成批的珍贵动物倒在盗猎分子的枪下。来自中国的志愿者用盗猎者的“克星”——三角翼飞行器,为津巴布韦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
“开车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的地方,驾驶三角翼30分钟即可到达。三角翼可以飞得很低,能够360度无死角地监控整个保护区,巡航距离达350公里,时速80公里。运行成本低,安全性很好。同时,它在空中巡航时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到方圆几十公里内,可以很好地震慑盗猎者,”曾于去年和今年两次来到津巴布韦的中国一家飞行俱乐部的教练胡英健说。
胡英健说,每个月圆之夜,都是盗猎的高发期。因为在明亮的月光下,盗猎分子觊觎的大象、河马等动物将“无处藏身”。今年中秋之夜,他与保护区工作人员尼亚孔巴一起巡逻,一个晚上也没有听到一声枪响。“感谢你们!你们在空中飞翔,盗猎者都不敢来了!”尼亚孔巴向胡英健竖起了大拇指。
“不少外国人认为中国人爱买象牙,爱吃野味,是动物的‘天敌’,”中国志愿者刘畅说,“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志愿行动改变他们的偏见,让他们知道,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中国人没有缺席。”
灾区最可爱的人
今年4月16日,厄瓜多尔西北部沿海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此危急时刻,成千上万青年人通过各种方式投身救灾一线,其中不乏中国志愿者的身影。
27岁的张鹏飞就职于中工国际,目前在厄瓜多尔常驻。4月20日,得知中国救援队急需西班牙语翻译后,张鹏飞自告奋勇提出去一线当志愿者,背上背包就随着救援队前往震中佩德纳莱斯。
震后7个多月,张鹏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11月参加中国无偿援助的民生工程——乔内医院重建项目的开工典礼,重新来到了灾区,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倒塌的建筑废墟已清理干净,中国援助的救灾帐篷为灾民提供了临时住所,街道商店恢复了灾前的繁荣。
“经过这次救灾,我发现其实一切都有回报,不是物质上的回馈,而是精神上的满足,”张鹏飞说,“当看到因为你的努力而让人充满感激时,你会明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谛,明白无偿奉献的含义,激励自己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更多的人。”(执笔记者:贾小华;参与记者:杨孟曦、金正、张玉亮、梁君茜)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华中农大:四百“公益委员”激活育人新课堂
已是最后一篇
-
华中农大:四百“公益委员”激活育人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