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目标定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和给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回信精神,秉承“弘扬延安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理念,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他们在红色文化熏陶中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坚定崇高理想信念。
精心培育“小小讲解员”,传承红色基因
一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1992年,延安市以“手拉手传革命温情、一对一育红色传人”为主题,启动“小小讲解员”培育活动,旨在让红色革命文化走进校园、让中小学生走进革命旧址。依托445处革命旧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在各中小学校精心选拔、指导培训一批优秀学生,组成“小小讲解团”,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旧址,为游客讲述延安故事、感悟光荣传统、传播延安精神。
二是用心用情完善教程。针对“小小讲解员”好奇心强、记忆快等特点,把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故事的趣味性相结合,在尊重红色故事事实的基础上,将深奥的讲稿、严谨的串词改编为孩子们容易接受、便于理解、朗朗上口的短诗、小段等,分区域、分章节、分故事情节地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人员讲解。同时,每月集中开展一次交流指导会,辅导老师和孩子互相点评、扬长避短,让孩子们在实战中学会讲解技巧、文明礼仪。
三是精心挑选苦练内功。采取主题实践、课堂讲授、现场示范、以老带新等办法,每年组织专业红色讲师深入364所学校开展2次以上“革命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笔试面试、讲解大赛、才艺展示等形式进行现场考核,层层挑选优秀学员加入“小小讲解团”。“小小讲解员”确定之后,由讲解员、专业人员采取“一对一、传帮带”方式,教孩子们学革命歌曲、唱陕北民歌、扭大秧歌、打腰鼓、说快板、剪窗花,使每一名“小小讲解员”既能讲革命传统故事,又能掌握地域文化才艺,让游客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了解陕北浓厚的风情文化。
四是久久为功成效凸显。29年来,培养“小小讲解员”4.7万名、开展宣讲活动10余万场次、接待游客约6520万人。“小小讲解员”在红色革命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先后涌现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张力文,全国优秀少先队员艾锦岳、朱柯洁、周丹妮等6名学生。
用足用活红色阵地,点燃信仰之火
一是让革命文物“会说话”。364所中小学校与445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对连理”,把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成立红色文化研学组织13个,专门负责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先后完成60篇讲解词和红色故事挖掘改编;确立“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书记处小礼堂”、鲁艺旧址大礼堂等13个中小学校红色研学地;组织文艺工作者将红色故事改编成青少年喜欢的连环画、小人书、歌曲、顺口溜、诗词、童谣等,让每一件文物成为鲜活教材,都能“开口说话”。
二是让未成年人“盼着来”。每年精心策划组织“岁月回音壁—延安精神永相传”“书记处的故事”“我的红色足迹—圣地行”“红色小长征”等不同主题的演讲竞赛、情景体验、读书分享等活动,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革命文化的感悟与热爱。采取代入感、时代感很强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生动鲜活的红色故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饮水思源、坚定自信、淬炼灵魂,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青少年的热切期盼,来了还想来。
三是让红色文化“走出去”。每年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我们的节日”,以及“六一”、国庆、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分区域、分批次在革命旧址组织“小小讲解员”开展红歌“快闪”、红色故事讲演、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让游客切身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同时,组成“小小讲解员”讲解团队,前往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等高校进行大型演出,让红色文化在更大范围传播、在更多大学生心中扎根。
四是让实践体验“动起来”。利用寒暑假,按照“开班仪式、站军姿、纺线、打靶、挑扁担、护送伤员、参观旧址及知识问答游戏、体验大生产运动、品尝‘忆苦思甜’饭、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十个一”教学程序,组织开展“我是小八路”夏、冬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领悟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的魅力,仅2020年在南泥湾、枣园等地举办活动36场次,参与中小学生3000余人次。
五是让革命旧址“立起来”。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延安的革命旧址是中国革命的见证,隐藏着感人的“红色故事”。按照把延安建成人们心目中更美好的革命圣地定位,编制出台《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等规范文件,分批次压茬对革命旧址进行维修保护,列入市级以上文物单位169个、建立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信息名录137个,建成延安文艺纪念馆,有序推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闻纪念馆等提升工作,全力将延安建成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城。
创新红色宣传模式,厚植革命文化
一是壮大红色宣讲师队伍。坚持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延安精神读书班,分批次轮训县级干部1200余名,党委(党组)、社区、单位支部书记3794名,党建专职干部5311名,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实时宣讲师。每年利用各类培训机构培养红色基因传承讲师,不断壮大红色讲解员队伍。采取“1+N”模式,把讲解员深入社区、村组辅导未成年人成效纳入讲解员绩效考核,要求每名讲解员每年入户开展帮教活动10次以上,每人深入社区、村组开展志愿服务时长50小时以上,先后培养社区红色志愿者1310名,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吸纳有志人士宣讲。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等652人,社会团体等各类红色志愿者200余人,集中培训之后邀请到革命旧址或社区庭院现身说法、现场讲解,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先后讲解800余次,受众13万余人。
三是创新宣传方式扩大社会影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开通杨家岭、枣园、宝塔山、西北局旧址等7处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网上4D游览,每处革命旧址和纪念馆都配备耳机自动全程语音讲解,游客通过手机和随身讲解器就能进行游览。同时,利用“云端课堂”、微信群等新兴传播媒介,推出红色小故事500余篇,让红色文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入青少年心中。
四是带动家长参与宣讲。坚持常态开展“小手拉大手、革命路上走”主题活动,抓住“小小讲解员”背后的家庭团队重点人群,教育引导广大家长与孩子同步学习讲解词、同步进行现场讲解、听孩子们讲伟人故事、给孩子们讲英模事迹,达到“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无数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应。
五是打造红色文艺精品。精心编辑《延安精神》《红色记忆—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陈列人物志》等红色基因书籍7部6.2万余册,发放《梁家河》6.9万余本,研发设计“延安岁月”等8大系列文创产品,创编红色延安系列文艺作品100部、陕北说书65部、陕北民歌46首,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资料。
我们将始终坚持“用新思想培育新人,用延安精神培根铸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延安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创新模式传承红色基因,为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不懈努力。(延安市文明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