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六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
发表时间:2022-09-26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立足丰富的红色文化、土楼文化、客家文化、侨台文化和生态文化优势,发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凝聚人心、引导村民、淳化民风中的作用,以“六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

  以人才培育为基石,推动文化人才专业化

  一是在人才培养上“勤造血”。积极探索建立功能齐全、主体多元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开展文化创意大赛、客家山歌创作大赛等活动,挖掘和培养一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与相关高校签订协议,吸引高水平人才,培养产业转型和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管理经营人员。二是让农村群众“唱主角”。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原则,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民间艺人等积极健康的草根文化发展,尤其是加强本土“技艺传承人”“文化大咖”培养,不断壮大基层文化团队。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作大福”“迎春牛”“打新婚”“走古事”等民俗文化活动,让农村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激活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三是让非遗传承人“挑大梁”。永定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项、省级8项、市(区)级92项,各级非遗传承人55名,充分发挥这些项目和人才的作用。要依托现有非遗传习基地及展览馆、展示馆,积极扶持非遗队伍壮大,通过定期开设课程、借助数字技术推广非遗等方式,做好“传帮带”工作。

  以产业带动为引擎,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化

  一是强化文化要素保障。创新乡村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要素支撑、人才保障及产业融合等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多方牵手积聚力量,促进资金多渠道投入,实现社会办文化、企业办文化、民间办文化。二是激发公共文化力量。不断挖掘、整合文化资源,抓好各类文艺团体、文化艺术协会及研究会、客家联谊会等队伍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优质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推动群众文化健康发展。三是做足文旅发展文章。牢牢抓住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有关部门对口支援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以福建土楼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为平台,吸引更多文旅项目落户园区,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围绕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促进永定红色文化与生态、世遗、客家文化等多种资源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以文艺活动为载体,推动文化宣传常态化

  坚持传承和发展并行,注重传统文化活动创新,保持农村群众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传承。比如,深挖陈东乡“四月八”民俗活动感恩文化内涵,发挥感恩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升乡风文明,打造和谐乡村。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场文艺进农村”“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志愿服务等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乡村文化艺术节、乡村春晚等面向农村、面向群众的文化演出活动,把舞台搭建在老百姓家门口,丰富和带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以文艺“小舞台”连接社会“大天地”。

  以阵地建设为依托,推动文化矩阵多元化

  一是打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整合现有文化广场、宗祠场所、乡村戏台、文化楼院等资源,积极打造农民读书社、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科普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立特色活动、便民惠民、服务群众场所,赋予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内容。二是紧抓红色文化亮点,建设主题教育基地。1999年,习近平同志在永定金砂接见“五老”人员时指出:“永定是红旗不倒之乡,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曾经在永定战斗和工作过,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永定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加强对中央红色交通线历史的研究挖掘,用好红色遗址遗存和“红旗不倒·江山永定”主题展及“信仰”话剧等文艺精品,传承红色文化,建设红色研学和教育培训基地。三是发挥文化研究团队作用。充分发挥区传统文化研究会、客联会、侨联会等团体协会作用,推动有关部门建立横向联系,扩大交流,策划选题,打造多媒体文化宣传阵地,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宣讲,实现文化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数字赋能为导向,推动文化传播数字化

  一方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依托文秀数字产业园和光电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数字文娱等产业,推动以数字内容服务等文化新业态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紧抓文旅部对口支援机遇,大力发展数字文旅产业,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签约合作共建“一基地、两中心”;与腾讯公司启动“腾讯互娱数字生态共建计划”,合作推进“天涯明月刀”沉浸式土楼演艺、“5G+AR智慧数字文旅”等项目建设,打造5G数字文旅融合创新生态。通过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电子阅读、网络音频、视频、移动多媒体等新兴领域和传播阵地,充分运用“永定新闻网”微信公众号、“遇见土楼”“厚德永定”政务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使文化传播实现移动化、生活化、视频化,通过多媒体的联动形成传播合力,让文化的触角更多融入乡村、融入寻常百姓家。

  以品牌创建为引领,推动文化产业品牌化

  从永定特色产业、资源出发,着力构建“东楼西湖北线”全域旅游格局。以客家土楼为依托、以生态文化为承载、以红色文化为亮点,提炼打造出“土楼故里·客家永定”“寿山福水·品味龙湖”“红旗不倒·江山永定”等文化产业品牌,提升永定文旅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围绕红色、生态、客家文化等推出一批具有永定特色的文创产品和精品旅游路线,打造更具参与性、互动性、深层次体验型的文旅产品,孵化具有影响力、传播力的永定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持续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李强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 钰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