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将迎来创刊40周年。看到杂志社为此举办的“我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的故事”征文活动,情不自禁就有了想写一写的冲动,因为,2023年也将是我人生旅途的又一重要分水岭,60岁的我将结束职业生涯,打开一个全新的生活模式,而在我42年的工作经历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就陪伴了我整整25个年头。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是一本有思想、有理论、有情怀的杂志。有思想,作为中宣部主管的杂志,思想性、讲政治,那是立命之本;有理论,作为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会刊,理论上有高度、研究上有深度,也是使命使然;有情怀,该杂志把办刊与赋予情怀结合起来,这自然就使这本杂志成为人们的良师益友。
记得2013年,杂志开辟了《红色家书》栏目,讲述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英烈的珍贵家书,并以家书为线索对这些革命志士的后人进行专访。包括“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百岁老人王定国、张太雷之女张西蕾、任弼时之女任远芳、方志敏之女方梅、左权之女左太北、夏明翰之女夏芸、冼星海之女冼妮娜,等等。从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英烈的珍贵家书中我更深地读懂了什么是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什么是共产党人对“主义”“真理”的坚贞,为了国家民族大义,他们以身许国、矢志不移,但同时我也由衷地被志士们对亲人柔情似水的情怀所感动。一封封家书,承载着的是人格和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激励我们不忘初心,永远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最让我感到庆幸的是,我居然曾为这个栏目作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受杂志社之托,我们省政研会出面帮助联系并陪同采访冼星海独生女儿冼妮娜。记得那是2013年杭州一个不冷不热的季节,杂志社同志风尘仆仆刚从北京赶到杭州,就急着去采访冼妮娜。我们一行驱车来到杭州的一个老旧小区,敲开了冼妮娜的家门。在开门的一刹那,完全颠覆了我头脑中对一位人民音乐家子女的画像,站在眼前的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因略微的富态,越加显得和蔼。冼老热情招呼我们进门入座、泡茶。我好奇地开始打量着她家的陈设,真的非常诧异:一个70平方米左右的二居室,家里可以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张大床也因为太低四个脚用了一些木头片垫了起来。访谈进行了整整一个上午,到了饭点,我们过意不去,邀请冼老一起用餐。冼老执意推辞,说外面吃饭太贵了。我们以还想继续访谈为由,终于做通了老人家的工作。这时,我们看到了老人隐隐的欣喜,边换衣服边和我们絮叨:“好久没去西湖边了”。吃饭时,老人还不让我们多点菜,一再说:“够了够了”。吃完饭,老人又坚持不让我们车送她回去,一定要自己走回去,为此,我还心里愧疚了很长一段时间。事后,我找了我们的部领导,反映老人的情况,希望组织上能够更多地关照这位在我们宣传系统退休的人民音乐家的后代。
采访完冼妮娜,我的心情很长一段时间极不平静。想得最多的就是这样一位革命志士的后代,竟然如此清贫地生活,默默无闻,不以自己特殊身份而自傲,在职时守着图书馆看似清闲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退休后,为了纪念父亲、传承“星海精神”,不识乐谱的她花费8年时间整理出版《黄河大合唱》,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所以,我要感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正是她,怀揣对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英烈无限崇敬的情怀,让我得以走近红色后代,了解了更多家书背后的故事;让我明白正是这一封封柔情似水的家书,让革命精神因为家风而得到传承,从而激励更多的后人将先烈的精神转化为前行的动力,立足初心使命,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路。(马玲 作者系浙江省政研会常务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