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慈溪路径”
发表时间:2019-01-09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浙江省慈溪市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慈溪地方实际,坚持实践育人,强化统筹整合,重点在阵地、队伍、项目、保障等方面狠下功夫,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慈溪路径”。

  一、在盘活阵地资源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在哪做”的问题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慈溪着力整合市、镇、村公共服务资源,点线面结合,在统筹调配、盘活激活、联通共享上下功夫。

  1.在面上统筹建立八大市级平台。打破部门壁垒,按照服务类别,在中央部署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5大平台的基础上,结合慈溪实际,增设3个平台:着眼于满足群众医疗、养老需求,推进城乡医养结合,建立卫生健康服务平台;着眼于满足百万户籍人口、百万流动人口人身安全、法律服务需求,建立平安法治服务平台;着眼于百万活跃网民,2000余个自媒体(公众号)的管理服务,建立网络志愿服务平台。上述八大服务平台分别由1个市级部门牵头运营、若干责任部门配合,将散落在全市各部门的3000余处服务阵地、190个网络发布平台等纳入文明实践阵地,构筑“布局合理、群众便利、出户可及”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2.在线上落实公共资源开放共享。按照“公共资源、群众共享”的原则,推动落实各类场所按时开放、有序开放、规范开放。中小学校是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的核心阵地。慈溪率先推动中小学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通过政府投入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进行了整合升级,并在全省率先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学校体育场馆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化管理。同时开发全民健身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放实名认证的“全民健身卡”,通过“慈溪体育”App和公众号实现网上预订健身场。截至2018年底,累计投入改造管理资金800余万元,全市已有40所学校46个校区实行第三方托管,发放“全民健身卡”13.2万张,2018年累计接纳健身爱好者175万余人次。根据第三方团队评估,群众对于体育场馆使用的满意度达到96%。

  3.在点上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突出文化礼堂村级文明实践主阵地作用,加强文化礼堂“建管用育”。按照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标准要求,高标准建成了180家文化礼堂,共占地30万余平方米,覆盖全市65.9%的行政村。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春泥计划、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居家养老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融入文化礼堂,打造成“综合体”,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推行文化礼堂理事会制、文化礼堂管理员制、活动菜单制等机制,确保礼堂“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着力完善内容服务和供给体系,建立文化礼堂文明实践服务“大菜单”,加大优质内容提供力度,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吸引群众走进礼堂。

  二、在统筹志愿队伍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谁来做”的问题

  通过健全队伍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褒奖激励,着力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队伍向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1.整合志愿资源,构建志愿服务覆盖网络。从纵向来看,建立市、镇、村三级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并以服务总队、服务大队和服务小队方式开展活动,各级党组织一把手任队长。镇、村层面注重吸收在群众身边,威信高、口碑好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典型、乡土文化人才等,实现市、镇、村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从横向来看,主要是发挥市级部门的专业和职能优势,建立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卫生健康、平安法治志愿、文明城市创建等8个志愿服务联盟,分别由宣传部、教育局、文联、科协、文广局、卫计局、政法委、文明办作为召集单位,相关市级单位参与。各联盟以盟主单位为主要牵头部门,定期协商、制定联盟文明实践方案,统筹联盟内志愿服务队伍、活动资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强化管理培训,促进志愿队伍专业发展。完善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志工委成员单位沟通交流,出台一整套管理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发展。联合属地高校,挂牌成立慈溪市志愿者学院,协同市级机关和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知识传授、技能传习、项目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制定出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计划,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精准化发展。依托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建立慈溪志愿服务平台,搭建网上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做好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的网上注册、岗位发布、项目认领、管理记录等。截至目前,慈溪志愿服务平台累计注册志愿者37.8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5.2%,志愿服务队伍1069支,开展活动项目2220个。

  3.完善褒奖激励,营造志愿服务良好氛围。以形式多样的志愿者保障和激励措施来营造“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社会氛围。制定出台《慈溪市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慈溪市志愿服务时长和积分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打造“保障+激励”型的志愿服务体系,如注册志愿者均可获得宁波市统一提供的志愿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为优秀志愿者提供免费体检,古塘街道志愿义工联合银行志愿者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等。每年开展“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最美志愿服务站(岗)”宣传推介评选活动,先后有47个先进典型获得宁波市级以上表彰,其中,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员工钱海军荣获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浒山街道虞波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

  三、在实施活动项目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怎么做”的问题

  牢牢把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两个重心,巧妙设计活动项目,精心组织实施,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

  1.建立实践项目动态清单。定期召开部门、群众代表和志愿服务组织座谈会,根据阶段性学习宣传教育重点和群众现实需要,研究推出文明实践项目清单,把好文明实践项目“准入关”,让文明实践项目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推行村(社区)实践站“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派单”、相关服务单位(志愿服务联盟)“接单”、镇(街道)实践所“配套”、群众“点评”的模式,有效对接供需,解决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空置浪费等问题。文明实践项目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按季更新,对于实际效果不佳、场面冷冷清清、百姓“不捧场、不买账”的项目,进行整改或清退。截至目前,已推出两期文明实践项目清单,共制定6个大类、87项主题内容的市级文明实践项目清单,通过全媒体等向公众发布。

  2.组织文明实践活动配送。以八大志愿联盟为主体,广泛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文化、送文明、送幸福”的文明实践五送活动。组织开展“五大党课”基层巡讲、“党课进百村”等活动,坚持举办“三北讲坛”“慈溪论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政策送到群众身边;组织文化礼堂“直通车”活动,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全民艺术嘉年华”“书香音乐节”等活动,把文艺活动送到群众身边;广泛开展“立家规、亮家训、传家风、全家福、合家欢”“移风易俗”党员签名宣传等活动,实施“农村文明示范线”工程,组织“最美慈溪人”主题宣讲,把乡风文明送到群众身边;设立慈溪市“幸福体验日”,开展“市民幸福体验日”“健康进百村”等活动,建立邻里互助组、“辣妈”说事站、“村嫂”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日常照料帮扶,把幸福送到群众身边。到目前为止,共开展“五送”活动640多场次,参与志愿服务队伍400多支,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

  3.注重网上网下相互促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延伸文明实践领域,做到文明实践网上网下同步、线上线下互动,广泛惠及群众。在“三北传习录”微信公众平台每日推送一期“学习进行时”,在“新时代e支部”开设文明实践空中课堂,文明慈溪等政务公众号中增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学习交流。在“慈溪手机台”开设文明实践直播栏目,实时直播“微型党课”“全民艺术嘉年华活动”“农村文化礼堂文体团队才艺大赛”等文明实践活动。建立慈溪市网络文化协党团工作组织,塑创“小红船”品牌,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网络文化组织,深入开展“中国好网民”接力活动,通过举办“网络文化艺术节”“网上主题宣传”,持续传播正能量,唱响新时代主旋律,累计参与网民60万人次。打造“明月湖畔”慈溪市网络文明志愿服务线下基地,深化“百名网友送清凉”“网络公益小天使”“网眼看慈溪”等线下品牌项目。

  四、在强化组织保障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做多久”的问题

  牢牢压实市、镇、村三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积极探索文明实践中心管理运行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建设,均由党组织一把手负总责。市级层面,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镇级层面,文明实践所设在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或党群服务中心,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所长,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任副所长,宣传委员任办公室主任。在村级层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设在文化礼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站长。

  2.建立工作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总召集人,市文明委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每月一次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各平台运行情况、各联盟组织活动的情况、各地文明实践开展情况以及群众的反响,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建立文明实践月报制度,定期由市级有关部门、镇(街道)报送本月文明实践平台、项目、队伍、活动等情况,推动工作向基层延伸;建立文明实践督查考核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纳入镇(街道)、市级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由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组织力量对各地各部门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3.完善工作保障。新建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总平台,与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合署办公,主要开展志愿者的组织引导、登记注册、权益保障等,管理运营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践中心服务总平台的日常运营、各级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建设、市志愿者学院的运营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文明实践项目的扶持培育、大型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网络志愿服务平台的开发及运营等。(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杨 志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