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创新探析

发表时间:2023-04-04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和创新。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历史机遇,借助融媒体传播优势,红色文化传播实践路径需从其逻辑构成出发,即策划、内涵、传播三个方面动态把握,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策划主题、引导舆论,扩大有品格有意蕴的红色品牌“知名度”

  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完善发展,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已经全面建立了包括名称、徽标、标语、歌曲与戏剧等在内的品牌识别系统,它向全世界传播了自己的信仰、信念与价值。以史为鉴,新时代要牢牢把握红色文化传播的战略意义,“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我们要主动策划主题宏大、立场坚定、导向鲜明、基调昂扬的红色文化作品,在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等方面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方面要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加强活动策划。在关键时间节点,把资源汇聚到主题文化产品上,突出主题、驾驭主题,系统性谋划、组合式呈现,形成传播叠加效应,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比如,建党100周年时,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新民晚报》共同策划《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作品,通过100位在沪外国人的视角,呈现城市建设的进步与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促进国际社会对我国文化的了解与认知。

  另一方面要发挥地域优势,提高传播辨识度。立足地域挖掘红色资源、把握本土历史文化探寻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比如,湘潭大学联合湖南教育电视台率先推出国内首部“建党百年”大学生原创短视频《百年百地正青春》,既有伟人故里“韶山薪火永燎原”的豪情壮志、杨开慧故居“几纸情书藏墙中”的家国情怀,也有同学少年“橘子洲头”的创新胆识,依靠自身历史文化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通过有品格有意蕴的正能量传播,打造出特色鲜明的红色品牌,提高了红色文化传播辨识度。

  守正创新、内容为王,提升有品质有价值的优质作品“关注度”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失真、观点表达极端、情绪泛化等不良现象频繁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及时传播准确、权威的信息,壮大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使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红色文化传播要在坚守正确舆论导向和价值标准的基础上,坚持内容创新、表达创新和传播创新,靠有品质有价值的优质作品凝心聚力。

  一是要坚持内容创新,讲好中国红色故事。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只有站在受众视角构建故事体系,才能从源头上创造优质内容。中国红色故事融合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与担当,是解读当代中国的重要密码。挖掘各种红色故事,以事服人、以形动人、以情感人,在潜移默化中让更多人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故事的选择和表述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好的方式”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用真诚的笔触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二是要坚持表达创新,探索多元符号表达意义。中国红色故事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其表达符号的多元化。语言符号、图像符号以及运用技术手段的多样化符号叠加呈现,突破了传统表达方式,通过新的增长点给受众带来新的触动和更广阔的审美空间,技术赋能下的场景化体验更为用户营造了沉浸感。运用多元符号表达的融媒体作品往往兼具新闻片的时效性、纪录片的真实性和文艺片的故事性,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表达展现中国红色故事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三是要坚持传播创新,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媒体智能化发展阶段,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融媒体时代,要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功能,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更加专业化、多元化的信息生产与内容分发方式,根据目标受众的认知体系和行为习惯因人施策、因时制宜,打破信息茧房,通过“建圈”实现“破圈”,将主流意识形态通过个性化推荐的方式传递至不同社会群体内部,正确引导舆论走势。

  深度融合、立体传播,熔炼正能量有内涵的主流舆论“美誉度”

  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就是要让主力军迁移到主阵地上,让主流意识形态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媒体融合是媒体的一次自我革命,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革命,是舆论场上必须赢得的胜利。红色文化传播只有把握全球传播浪潮的“时”和“势”,因势而谋、把握主动,遵循融合传播规律,建造立体化红色文化传播体系,才能在错综复杂的舆论场上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引导正能量、有内涵的主流舆论。

  一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要使红色文化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就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实现内容、技术、平台、管理共融互通,发挥传统媒体的主流价值传播优势和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及其跨边界的传播影响力,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双向破壁与功能互补融通,打造立体化传播空间。

  二是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系统联动。中央媒体“上接天线”,受众覆盖面广,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和引领力,地方媒体“下接地气”,地域特色浓厚,有更强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中央媒体借助地方媒体的产品丰富自身内容,地方媒体借助中央媒体宣传自身品牌,拓展知名度。只有充分整合中央和地方两级媒体的资源,才能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融媒体传播资源共享平台,打造立体多元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

  三是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国际舆论格局目前是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掌握全球话语资源配置。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统筹整合资源,与国际优秀团队协同协作,在价值取向和主题内容上以我为主,在拍摄手法和表达方式上借鉴国际经验,主动把握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的方式。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社交化、互动化趋势,引导海外受众成为中国红色故事的传播者。

  红色文化传播具有巩固意识形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等多重价值。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具有自身特点,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尊重传播规律,才能真正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舆论引导力。(孙清平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责任编辑:王 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