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追求:学好用好讲好马克思主义——访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杨春贵教授
发表时间:2023-04-17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杨春贵(1936— ),辽宁阜新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1994-2009)、名誉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题组首席专家。著有《党的思想路线研究》《党校教学论》《杨春贵自选集》《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杨春贵文集》《和领导干部谈思想方法》等。主编《毛泽东哲学思想新论》《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中国哲学四十年(1949-1989)》《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等。《通俗哲学》的主要执笔人之一。

  记者:杨校长,您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60多年,在这方面有什么体会,给我们谈谈好吗?

  杨春贵:好的。我在中央党校工作至今已有45年,此前在南开大学哲学系任教7年,“文革”中下放广西做基层宣传工作8年,前后加在一起,从事理论工作60年,其间风风雨雨,道路并不平坦。但是,“学好用好讲好马克思主义”这一条,是我始终不渝的追求。回顾我从事理论工作的经历,感到最大的收获还是比较认真地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原著。

  重视读原著,这是我们党理论武装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早在1890年,恩格斯在给一位青年人的信中就说:“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指唯物史观),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把《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三本著作称作“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要求大家读五本书,说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习近平同志也反复强调读原著。2011年5月13日,他在中央党校以《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题给学员作报告,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我的理论根底,主要是1959年至196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研那三年打下的。那时的主课就是系统读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我们不仅自学、听课、讨论,还参加编写原著辅导材料,我参加了《〈自然辩证法〉简释》一书的编写和俄文版《〈反杜林论〉辅导》一书的翻译。通过这种比较集中和深度阅读,使我初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搭起了我精神世界的“四梁八柱”,使我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乃至话语系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坚定了我一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后来的岁月中,这种阅读,伴随了我一生每一阶段的成长和进步。在南开大学哲学系主讲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哲学笔记》;在广西工作时主持编写出版了关于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毛泽东的五篇哲学著作的辅导读物;在中央党校,主编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选讲》、《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三卷本)等。这种长期反复的阅读,使我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历史文化中的珍品、知识海洋中的灯塔,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自身解放的伟大认识工具和行动指南,它的魅力和智慧永存,学好经典确实终身受益。

  记者:您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请您谈谈我们为什么应当重视学哲学、用哲学?

  杨春贵: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我们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重视从哲学高度总结经验、研究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党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就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哲学论证,对否认“结合”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作了深刻的哲学批判,对如何实现“结合”在方法论上给予了系统总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也是以哲学变革为前导的。通过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而推进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才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学哲学、用哲学,在2013年和2015年的两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分别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会上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如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以矛盾为核心的辩证法、以经济为基础的唯物史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论,等等。基本原理中又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如唯物观点、实践观点、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生产观点、群众观点、阶级观点,等等。这些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通过系统学习,就可以使我们懂得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大道理,懂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从而增长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和大本领。

  记者: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深刻总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您在《党的思想路线研究》《论思想方法》《和领导干部谈思想方法》等著作中对此做了详尽论述,请简要地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杨春贵: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集中地体现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它们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过程,是我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强大思想武器。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作了全面系统阐述。在讲了这一体系所包含的六个基本问题以后,作了一个世界观、方法论总结,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一总结十分重要,它抓住了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只有抓住这个根本,才能深刻理解整个毛泽东思想,才能在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党的十四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作了全面系统阐述。在讲了这一科学体系所包含的九个基本问题以后,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这同样是一个世界观、方法论的总结。所谓“精髓”,就是贯穿一切的东西,它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方面和发展全过程,只有抓住这个“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在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精髓”虽然只有八个大字,但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如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除超阶段的思想倾向,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破除抽象谈论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式,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破除形而上学片面性,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等。其中每一个“破除”都叫解放思想,每一个“坚持”都叫实事求是。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发展新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创立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就是“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丰富和发展。只有深刻理解这些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在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这一思想,才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记者:我们党历来重视战略思维。您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一书,系统回顾了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正确判断战略形势、进行战略谋划、实施战略指导的历史进程,提炼总结了百年来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理论与方法。请您谈谈我们为什么应当进行战略思维、怎样进行战略思维?

  杨春贵:战略思维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其本质就是通过正确处理实践活动中各方面、各阶段的关系,达到实践整体和长远的最佳效果。只有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战略目标问题、战略布局问题、战略步骤问题、战略重点问题、战略转变问题,才能有正确的战略谋划和战略行动,从而有效地推动事业全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维要求我们对工作一定要有全局的谋划,不可陷入事务主义;判断是非得失一定要以全局利益作为根本标准,不可因小而失大;在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可摇摇摆摆、随波逐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全局中所包含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关系。处理这些关系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把握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大矛盾和战略布局、关键环节和工作着力点;二是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对各方面工作、各方面利益都要顾及,不可只顾其一、不顾其他;三是开阔视野,放眼世界、放眼全国、放眼一切方面;四是照应阶段,立足当前不要超越阶段,放眼长远不要鼠目寸光,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五是抓住机遇,多谋善断不可错失良机。

  战略思维对每一个实践主体都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全局和局部的区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每一局部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全局。相对于全国大局而言,你是局部,但相对于你所管辖的部分而言,你又是全局,你也有一个关照好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关系问题。第二,每一个局部都离不开全局,“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应当懂得全局高于局部的大道理,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放到全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对于我们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您是中央党校名师,讲课很受欢迎,请您谈谈怎样才能讲好马克思主义?

  杨春贵:名师不敢当。我的教学工作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是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信并且真用。首先用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讲话要有马克思主义味道,做事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做人要有马克思主义样子。教人理论首先要自己懂理论信理论;教人党性首先要自己讲党性增党性。否则讲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底气,就缺少说服力,更没有战斗力。应当明白,马克思主义不是我们身上的标签,而是我们心中的信念,我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是小商小贩那种为了谋生而进行的倒买倒卖,而是追求真理、传播真理、资政育人、助推社会进步的崇高事业。这样的事业,需要忠诚和担当,需要勇气和奉献。

  二是在“两个结合”上下功夫。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最根本的是做好“两个结合”,讲好“两个结合”,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

  三是重视研究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结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理论离开了问题,就是自拉自唱,无人问津。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就是以“问题”的交替为轴心,牵动核心概念、范畴新陈代谢的历史。经典作家在建构其理论时遵循的始终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而非逻辑本位原则。这就要重视调查研究,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给予理论的回答,以增强理论工作的思想性、针对性、创造性。

  四是爱岗敬业。对教学工作要极端负责、精益求精,对学员要极端热情。一切为了教学,一切服从教学,一切围绕教学转。备课要十分认真,八分九分都不行。讲稿要精心撰写,拿出写科研论文的精神,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反复修改。讲稿要烂熟于心,课前在脑子里反复“过电影”,熟能生巧,时间久了,就可以逐步离开讲稿,采取演说式教学,使课堂生动起来。(记者 李小标 苏鸿雁)

责任编辑:王 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