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家家讲故事场面不复存在 民间故事传承陷困境
发表时间:2011-12-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岫岩偏岭子乡采录满族民间故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满族民间故事与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尤其是承载着满族民间故事的众多传承人如今都年事已高,步入暮年。2008年“满族民间故事”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此,辽宁省重新启动了对满族民间故事的普查,成立了以辽宁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为项目责任单位的“满族民间故事”项目组,制定了5年保护计划,展开了为期3年的普查、搜集、保护工作。日前,由该协会历时两年整理、编辑完成的120万字的《满族民间故事·辽东卷》正式出版,标志着此次普查工作已画上圆满的句号。

  调查发现,相较80年代初国家进行民间文学普查时的状况,30年过去了,辽东地区家家讲故事、听故事的场面不复存在,满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也陷入了后继乏人的困境。

  “钻个眼儿,就发生井喷”

  古往今来,辽东地区满族民间始终盛行讲故事之风。他们用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子孙、记录历史,“老的不讲古,小的离了谱”,寒冬里的漫漫长夜、劳作休息时的田间地头,时时处处都可见听老人讲古的情景。尤其是在逢年过节或举行婚丧嫁娶等活动时,一些人家还要请来说书、唱戏的民间艺人,为乡村增添喜气与活力。这时,依旧少不了讲故事的身影。全村男女老少围聚一处,听戏、讲故事,开心得不亦乐乎。此情此景,在现今50岁及以上年龄段人的脑海中,印象尤其深刻。“俺们小时候就爱听故事,大下晚儿的,整整一屋子人,那我八爷才能讲呢,那嘴都冒沫子地讲呀。俺们这帮小孩就来地下听,那都听到几点也不困,都不回家。”一位辽宁本溪的当地人回忆道。那时,能讲故事的人在村里非常受人尊重,但讲故事的人也须遵守一定的原则,故事内容应以历史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等为主,妇女孩子在场不讲荤故事。

  那个时期,辽东乡间民间故事像深藏的大油田,如辽宁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所形容的:钻个眼儿,就发生井喷。

  80年代初,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的两次民间文学普查中也可看出当时民间故事的丰富性。80年代初,国家决定编写《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辽宁省有关部门参加了《满族文学史》中民间文学部分的撰写工作,并联合吉林、黑龙江、河北3省组成“满族民间文学调查小组”,远赴黑龙江的依兰、吉林的吉林、辽宁的新宾等地采录满族民间文学。几次调查共采录满族民间故事、传说、歌谣50余万字,从中精选出满族民间故事117篇,编辑出版了《满族民间故事选》一、二卷。之后,辽宁岫岩县文化馆的干部张其卓、董明在普查时发现了满族故事家李马氏、佟凤乙、李成明。他们用3年的时间采录了3位老人讲述的满族民间故事,其中李马氏73则、佟凤乙115则、李成明117则,出版了《满族三老人故事集》。

  1984年,根据文化部、国家民委及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决定,我国开始着手编纂《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和《中国谚语集成》丛书。从1984年开始,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省各级相关部门在全省开展了大规模的民间文学普查。至1987年,辽宁省各县以及部分市区累计出版县、区民间文学资料本133卷,共收录故事3716篇,约1167万字。在这次普查中,发现能讲述百则以上的故事家百余人,编印故事家专辑11部。除此前已经声名远扬的满族三老人故事家之外,在辽宁境内又发现了一批优秀的满族故事家,如姜淑珍、何忠良、白清桂、爱新觉罗·庆凯、富察德生等。这些数据表明,截至80年代,辽宁境内的满族民间故事蕴藏丰厚、质量精良,而且在民间还活跃着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优秀故事家。

  30年后传承断裂 故事不再

  2008年,重新对满族民间故事进行普查调研后发现,满族民间故事消失的速度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惊人。对照20年前辽宁省能讲50则以上的故事家名单,其中大多数人都已离世。即使一些健在者,也由于讲述故事环境的消失,多年不讲故事,讲述质量明显下降。这次采录的满族故事家中,年龄最小的也已60多岁。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岭沟村的张文英、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查树元等人,在30年前曾是省内知名的“故事篓子”,现在却由于年老病衰,记忆力明显减退,讲述故事已没有当年流畅了。正如桓仁满族自治县拐磨子镇的满族故事家富查德生所说:“我们已经是最后一批讲满族故事的人了,我们不在了,就没人再会讲了!”

  “故事家的离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抢救、保护满族民间故事迫在眉睫。”主持此次普查及负责《满族民间故事·辽东卷》主编工作的辽宁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夏秋说:“就在满族民间故事项目组筹备普查的过程中,本溪满族自治县泥塔村一位重要的故事讲述人突然去世,近百则满族民间故事就这样随着讲述人的故去而湮没。于是,我们决定在国家保护经费下拨之前,就立即开始行动,展开对辽宁境内满族民间故事的实地调查和采录。”

  在此次调查中还发现,与80年代相比较,辽东满族民间故事呈现出的满汉文化融合特点比此前更为突出。据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帆介绍,辽东地区是满族、汉族杂居区,满汉文化融合不可避免。从当地满族民间故事的讲述和传承情况来看,这种满汉融合的文化特色尤为突出。例如老罕王努尔哈赤的传说,在辽东地区不分汉族还是满族,几乎村村皆有流传;再如,辽东地区很多满族故事传承人讲述的故事都带有明显的农耕文化色彩,而当地的汉族民众也都能讲述一些带有满族原生文化特色的故事。

  非遗保护工作开展至今,尤其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人们已意识到保存对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正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锡诚所说,保存是保护的重要手段,不应忽略。对于民间故事、传说等口述文学来说,保存尤为重要。因此,辽宁省此次进行的重新普查工作更具深远意义。(记者 杜洁芳)

责任编辑:张智萍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13889&encoding=UTF-8&data=AAZQwQAAAAcAAB7qAAAAAQBD6L695Lic5a625a626K6y5pWF5LqL5Zy66Z2i5LiN5aSN5a2Y5ZyoIOawkemXtOaVheS6i-S8oOaJv-mZt-WbsOWigwAAAAAAAAAAAAAALjAsAhRifUwCiCHtkaBqqoJ_ToaA9FRIwgIUcOVcxirArUL-5SqA9kjX_Q8zKiY.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13889&encoding=UTF-8&data=AAZQwQAAAAcAAB7qAAAAAQBD6L695Lic5a625a626K6y5pWF5LqL5Zy66Z2i5LiN5aSN5a2Y5ZyoIOawkemXtOaVheS6i-S8oOaJv-mZt-WbsOWigwAAAAAAAAAAAAAALjAsAhQL8hJcTMojCp6ERdKZz1tzfoLTxwIUbTOkNMQXCYauFnCTEH3y8loN558.&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