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芳古镇上,人头攒动的元宵花会场面。 他们可能是一个拥有文化自觉的群体,也可能是单枪匹马、面对众人不解仍兀自前行的个体;他们或许已身居高位、一语便能激起千层浪,也可能寂寂无名;他们可能已相知甚久,正相扶相携应对前路艰险,也可能完全素不相识,但他们都正在践行着一个共同的使命——为了守护一种可贵的传统或者精神,而坚守,而奋发。 在几乎整个社会都被卷入现代化、物质化洪流的当下,正是这样一群“文化守望者”的存在,让我们的根与魂能够传承和接续,从他们身上,我们照见了文明的良心,也照见了民族的未来。 腰包鼓了,眼界宽了,就会崇洋媚外、数典忘祖?河北省霸州市胜芳古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在当下中国,经济发达的商业重镇如何传承古老文化的样本。 2012年2月3日,农历大年十二,冀中古镇胜芳一大早就热闹了起来。75岁的王志计老人,天刚擦亮就穿戴一新,风风火火地出了门。什么滴水成冰、寒潮来袭,啥也顾不上了,今儿个可是盼了一年才盼来的“大日子”——胜芳元宵花会的头一天。作为胜芳乡艺总会会首之一,王志计得尽早赶到总会,要忙活的事还不少呢。 这一天,25岁的许雯峰也起了个大早,别看他兜里揣着iphone4,一身的运动装,脸上还带着几分少不更事的稚气,其实作为胜芳乡艺总会的少掌门、接班人,以及公议高跷会的主心骨,今天他也有不少事要张罗。今年上会的新师弟多,角色却有限,只好两人同饰一角,光勾脸就得花去不少工夫。 一台历史已近千年的古花会,正如一条纽带,将这一老一少、将古老的传统与当下连接起来。这样的例子,或许只会发生在胜芳。 双面古镇:传统与现代的水乳交融 当看到染着黄发、穿着牛仔服的少年们,瞬间变身为花会上身着太极服演武、勾着花脸踩高跷的主力时,胜芳这个双面古镇的魔力不得不让人称奇。 隶属于河北霸州的胜芳古镇,位于京、津、保(定)三角地带中心,始建于2400多年前春秋末期,因水域广阔、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当地人又极善经商,胜芳自清代以来便成为北方有名的经济重镇。直到今天,胜芳还流传着“好汉不挣有数的钱”的俗语,意思是男子汉都应自主创业、经商,而非为别人打工挣死工资。1985年,胜芳镇成为河北省首个亿元镇,近年来,又跻身于中国乡镇综合实力500强、全国全民创业示范镇(10强),2010年胜芳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10.5亿元。目前,这个常住人口仅9万人的小镇,共拥有工商企业7000多家,其中总资产亿元以上企业30余家。 漫步于胜芳商业区的街头,丝毫察觉不出这里与国内任何一座中小城市的差别,道路并不窄,却塞满了拥挤的车流,沿路处处是大型商场、超市和专卖店;到了夜晚,各个饭店与KTV里亦是一派灯红酒绿的繁盛景象;女孩子们清一色短裙、长靴搭配皮毛大衣,争奇斗艳的劲儿让人误以为到了淮海路。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街头制作精美的各式彩灯,胜芳灯会可是国家级非遗呢。 传统,是古镇的另一面。除了灯会,胜芳的元宵花会也很有名。始于宋,盛于明、清,事实上是当地各道会社为火神举行的游神仪式,最盛时共有72道花会,分别包括文会(与音乐、戏曲有关的花会,如南音乐会)、武会(武术方面的花会,如“东公平”“同仁会”)、杂耍类花会如高跷会、服务性花会如茶棚会等,现在仍参与元宵节摆会的有28道会,每年的摆会都由胜芳乡艺总会进行协调、统领。 从大量民俗学者调查的结果来看,传统往往保存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的地区,而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传统文化缺失程度就越高,因此学界甚至有“路开到哪里,传统文化就毁到哪里”的说法。 而胜芳不仅完整地保存了一整套“摆会”的规程,还保留下了28道会各自的绝技。有别于各地许多花会、庙会后继无人的惨淡情形,这里参与花会表演的大多是青壮年和孩子,老师傅们则在会里掌事或者教学,这种长幼有序、各司其职的传承序列在当下的中国,已十分鲜见。 当看到染着黄发、穿着牛仔服的少年们,瞬间变身为花会上身着太极服演武、勾着花脸踩高跷的主力时,胜芳这个双面古镇的魔力不得不让人称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