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贺卡重归品位交际新载体
发表时间:2011-12-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贺卡的变迁:从笔墨纸砚到手指革命

  当上世纪50年代传统的毛笔换为圆珠笔等硬笔时,虽然笔由软变硬,但终究笔还是笔,汉字仍要一笔画写出来;而90年代书写被计算机取代,书写的动作换成了敲键盘和点鼠标;1992年世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1998年中国开通手机短信,一场手指革命席卷至今。如果说网络掀起的是生活方式的革命,那么在短信使用率最多、使用量增长最快的中国,手机短信便是一场全民手指运动。

  在书写工具的变更中,人们的交流方式也经历了从书信到手机短信的更替。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有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而网上调查:“过节了,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问候他(她)”,结果发短信祝福占总数的67.1%。

  很多情话在电话里说不出口,又嫌网络太慢,短信则是最为快捷、自然、方便的传情方式。手机短信已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和新的交际方式。只是手机短信容易“批量模板化”,如果你要更多的真诚与亲切,那么贺卡是不二选择。

  贺卡的回归:从短信祝贺到有品位的回归

  贺卡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寄贺卡、读贺卡,都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快乐。如果你要表达亲情、友情、爱情,贺卡无疑是最佳的情感载体。有时写有勾起彼此回忆的精致小诗的贺卡,可以用来做书签的贺卡,印有收卡人出生当日报纸内容的贺卡等都会被收卡人好好珍藏。

  无论是电话还是“伊妹儿”,都不能像贺卡那样做到“见字如面,寄情留痕”。作为传统的情感沟通与祝福方式,贺卡是弘扬书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书写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是最浓的情感表达方式,它比面对面的言语更委婉,比直接的电话沟通更深情,书写无声胜有声,情感在书写的过程中找到了出口。书写带有主人的灵魂,不同的人不同的手会写出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心情,因此,才会有字如其人一说。也许你在公众场合习惯了伪装,但写字的时候,一定是真实的,也因此见人如见字才有道理。书写是单纯的,观看者是幸福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久违的老朋友,它们是生命里的回忆,让人舍不得读完。

  尽管网络时代电子贺卡成风,但在欧洲,寄送贺卡的传统与礼俗仍然很好地保存着。每年,有两张贺卡是人们固定的期待,一个是自己的生日,一个是圣诞节。对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亲手写出和寄出的贺卡,似乎承载着一种文化。

责任编辑:项丽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36631&encoding=UTF-8&data=AAaplwAAAAcAAB7uAAAAAQAn5rip5oOF6LS65Y2h6YeN5b2S5ZOB5L2N5Lqk6ZmF5paw6L295L2TAAAAAAAAAAAAAAAuMCwCFGshpgmVprf31u02FdX5ZWkTEnKrAhRn9UkEJDniAclmkDb0t7iOj-7tb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36631&encoding=UTF-8&data=AAaplwAAAAcAAB7uAAAAAQAn5rip5oOF6LS65Y2h6YeN5b2S5ZOB5L2N5Lqk6ZmF5paw6L295L2TAAAAAAAAAAAAAAAvMC0CFGn6aVCpAMDXM5yXb3T6on2QKEhwAhUAhFTYP234unjXWVhLdoCswUYDld0.&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