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要到春节了。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放爆竹,逛庙会,吃团圆饭,年夜守岁,拜年串门,结伴出游,疯狂购物……那红红火火的热闹场面和朴实真挚的浓浓亲情,恐怕在全世界也不多见。
不过,春节也是资源相对集中消耗的时期:大大小小的欢庆活动和频繁的亲情聚会;持续的火树银花、爆竹声声的耀眼喧嚣;精美礼品、食品的大量采购及过度包装……又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据环境保护部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86座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中,有56个城市空气质量等于或差于轻微污染,其中南京、成都等空气质量呈“中重度污染”。而来自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春节期间,北京的空气达到了五级重度污染,污染物浓度一直在每立方米400微克以上。除夕夜,在城八区公共区域内,全市1万多名环卫工人共清除烟花爆竹残屑2268吨。
春节期间,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吃得好点儿,穿得美点儿,玩得开心点儿,完全应当,对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上档次不是摆阔气,消费不等于铺张浪费,狂欢更不能忘记环保,所以,一些环保人士提出的“低碳过春节”的倡议自然得到人们的积极响应。
什么叫“低碳”?“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因为,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膨胀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生存;而资源的过度攫取同样威胁着人类的未来。
其实,只要用心去做,“低碳过春节”并不难,比如,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不要毫无节制地大吃大喝;尽量少用一次性纸杯和餐具;更多地选择公交出行;购买礼品力求简洁实用,摒弃过度包装;放弃传统纸质贺卡,改用短信、聊天软件QQ、电子贺卡等传递祝福等。
提倡“低碳过春节”,更重要的还在于传播和强化“低碳”的理念,使其扩展到人们日常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本质就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适度消费,以促进人类的和谐进步,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万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持家、物尽其用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需大力弘扬,我们应从点滴小事做起,过一个既时尚又文明的春节,形成节俭环保的良好氛围,进而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