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文化 春节里的原生态** 人们在李村大集上选购春联。记者凌翔摄 赶大集品年味 始建于1892年的李村大集位于青岛市李沧区李村河滩,是青岛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建国前,这里是山东省闻名的四大集市之一。交易品种包罗万象,针头线脑、面人糖稀、娃娃玩的拨浪鼓、老奶奶用的针线盒都样样俱全。每逢集日,几公里长的大集,摊挨摊、点靠点,叫卖声、呼儿唤女声,再加上唱戏的杂耍的,热闹非凡。正月的大集是最热闹的时候,许多人春节喜欢逛逛大集,不仅是看看热闹的市场,更是追逐儿时的记忆。[详细] 姑娘们冒着寒风跳起了欢乐喜庆的舞蹈。记者赵秋丽通讯员陈彬摄 草根“春晚”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网络社区“春晚”,说说中国老百姓的快乐事儿 “网络大舞台,社区E起来”,1月17日至2月6日,由湖北武汉百步亭社区联络全国2000个社区共同开展的“百万居民红红火火过大年”社区网络春晚在中国社区网上循环播放。小品、相声、杂技、绝活……“民星”汇聚,传统味、民族味、地方味、百姓味……异彩纷呈,赏心悦目。节目全部是由中国各地社区居民自编自导自演。整台晚会以“土文艺”为主,充满了浓浓的传统味及群众味。截至1月20日,已有近20万网民在线收看了这台“草根”文化盛宴。[详细] 广场“春晚”,唱唱咱居民的好生活 欢快的腰鼓敲起来,喜庆的龙灯舞起来,人们的精气神顿时呈现出来;彩旗队、腰鼓队走过来,节日的歌声便欢腾起来。1月23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厦门翔安马巷镇春节广场文艺联欢会在人们的掌声中热闹开场。狮子舞、贡球舞、答嘴鼓、芗剧表演唱等独具翔安民俗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不少男女老少扎堆捧场,一到精彩处,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详细] 在刚刚荣获“中国曲艺之乡”的斗门区,粤曲发烧友钟学雄和几十位粤曲爱好者冒着蒙蒙细雨聚集到霞山公园里,竞相登台表演他们围绕“龙年吉祥”主题而自编自演的粤曲片段,从大年初一到初六,每天从下午唱到晚上,从未中断。虽然台下冒雨听戏的观众只有十来个人,但丝毫没有影响台上20多位发烧友献唱的热情。平时积攒的“曲艺瘾”一下都过足了! 农村“春晚”,亮亮咱农民的大明星 1月26日一大早,山东东营市辛店街道哨头村农村大集上已是热闹非凡。今天是立新村的文艺队要来演出。离开演还有半小时,整个文化广场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九点整,舞台上锣鼓阵阵,欢快的舞蹈《闹春》拉开了演出的序幕。几个老奶奶提着灯笼扭上台来,还没走到中间,就被后面冲上来的肚兜娃抢走了灯笼,小的做着鬼脸跑,老的迈着小步追,动作滑稽。今天的人群中还有不少外村的“追星族”。“俺就爱听禹法芹唱歌,人家上过省台的节目呢!”“李至海的小沈阳模仿的真像,俺专门从成寨村跑来看的!”有“撒花”的也有“拍砖”的,“歌舞太多,多演点小品相声就好啦!”真心的赞,公正的评,场场戏集都牢牢地拴住了乡亲们的心。“[详细] 大年初五,午后时分,江苏省姜堰市俞垛镇叶甸村“春晚”开场了。一阵喜庆的开场锣鼓中,身着褂子、系着腰带、扎着头巾的舞龙演员,精神抖擞、载歌载舞走了过来。“老张舞得好!”人群中有人大声叫好。老张就是舞龙球的张桂芝,他今年67岁,是村卫生室的医生,也是远近闻名的大“明星”,“从艺”40多年,吹拉弹唱无一不会,是村里文艺宣传队的负责人。 俞垛镇副镇长纪小斌介绍说:“以前,我们也曾请过明星大腕给农民搞演出,花了不少钱,可大伙儿反响一般。这几年我们悟出个道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让农民成为主角。你看,咱们的这些节目,全是农民演、农民唱、唱农民。大伙儿看得也带劲,演得也来劲!”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