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迎第130个生日 鲁迅精神:岁月拂不去的光芒
发表时间:2011-09-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4月7日凌晨,鲁迅惟一的儿子周海婴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82岁。记得75年前的10月19日凌晨,鲁迅也是这样悄悄地走的,终年才55岁,而那时的周海婴还在睡梦中。为了弥补这段“错过”,为了传承父亲的精神,周海婴病逝前给后人留下了三个遗愿,一是出版1500万字33卷的《鲁迅大全集》;二是办好今年9月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三是成立全国性的鲁迅基金会。

  鲁迅后人:三个马上要完成的遗愿

  转眼过去了大半年,今天就是鲁迅的第130个生日,周海婴的遗愿也已经完成了两个。9月25日,鲁迅先生的儿媳、鲁迅文化基金会(筹)理事长马新云赠送了1500万字的《鲁迅大全集》给鲁迅故乡——浙江绍兴。

  同天,作为绍兴市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五大系列活动之一的“2011鲁迅论坛•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也在绍兴正式启动。此外,北京、上海等地也早在9月19号就纷纷开展了鲁迅作品展、周令飞专访、鲁迅故居游等等各大纪念活动。

  除了已经顺利完成的两个愿望,最后一个关于全国性鲁迅基金会成立的愿望,也在9月25日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了着落。鲁迅的长孙周令飞表示,在国家、各有关部门和热爱鲁迅人们的支持下,鲁迅文化基金会目前正在验资中,相信很快就会成立。

  记忆中的鲁迅先生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大多见过鲁迅的人都会形成这样一个印象。

  对于21世纪前出生的人们来说,自小学课本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闰土》到中学课本里的《孔乙己》和《药》,最后到高中阶段的《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祝福》和《拿来主义》等等,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谓是陪他们度过了整个求学期。

  那时的人们可以口语说不好,可以跑步跑不快,可以歌曲唱不准,但是没有谁说可以不知道鲁迅,不了解鲁迅对于整个中国的意义。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家、思想家和精神启蒙者,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从对百日维新的失望,对实业救国何以此路不通的考量,到弃医从文以唤醒民众为己任的抉择,是一代知识分子对救国救民之路的探求。从《药》中革命者的人血馒头到《阿Q正传》的“不准革命”,是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思考。从《狂人日记》到“左翼”文学,是对反帝反封建、“启蒙+救亡”二重奏主题的激昂呼号。

  记忆中的鲁迅是“最勇敢的领导者”,因为他用生命的3/5书写了600多万字的爱国著述;记忆中的鲁迅是“伟大的人物”,因为他只在世界上停留了短短55载春秋,却让一个世纪甚至更久以后的人们铭记他;记忆中的鲁迅是“民族的脊梁”,因为如果没有他锐利如匕首投枪般的作品问世,现在的中国恐怕还是一池死水。

  鲁迅精神:岁月拂不去的光芒

  时间流逝如白驹过隙般,眨眼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有75载。从中小学课本中鲁迅作品的更换到后来鲁迅作品的删减,鲁迅对当代人的影响力是不是在减弱?

  9月23日,上海鲁迅纪念馆等机构共同努力下,公布了“鲁迅先生在当代的社会认知度和评价”的社会调查报告结果。结果显示,有近97%的人“知道鲁迅”,80%以上的人“读过鲁迅的书或通过其他形式知道鲁迅和他的作品”。据悉,此调查是在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和南京这六座城市中进行的,换言之,在调查对象、调查方式和调查统计上这份报告是具有一定公信力的。

  “这份报告我认为是可信的。”远在美国求学的翁闻告诉记者,鲁迅是伴随了她十多年的文化记忆。“他的很多文章,我是一个字一个字背下来的。”

  “岁月的尘埃并没有拂去鲁迅精神的耀眼光芒!”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感慨,鲁迅精神对改变国民劣根性的忧患与呐喊,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思索和呼吁,时至今日仍然索绕于我们的耳边。

  “我最喜欢看的还是鲁迅的杂文,因为他的杂文很犀利,像刀锋一样,从不一样的角度来反映现实社会。”“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一等奖得主,只有高二的龚潇惜9月25日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鲁迅研究者,道出了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鲁迅能帮助我们寻找当代的文化坐标。”已过“知天命”年纪的周令飞依旧谨遵爷爷——鲁迅关于“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的吩咐前进着。

  9月23日,95岁的作曲家孟波更是在上海举办的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大会上,再次深情唱起1936年在鲁迅葬礼上万人传唱的《哀悼鲁迅先生挽歌》。

  从20岁、50岁到90岁,鲁迅依旧鲜活地印在人们心里。

  鲁迅的长孙周令飞表示,鲁迅属于他的家族,更属于中国,属于世界。

  鲁迅的方向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回忆,关于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有过深刻的阐述: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话,也照亮了许多人的人生。

  “鲁迅的许多名言、名作,常常在启迪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向和方式。”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杨义9月25日表示,当我们发现人文精神失落的时候,就想起了鲁迅所说的“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既有埋头苦干得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取法的人,这些人构成了中国的脊梁。”

  杨建新认为,弘扬鲁迅精神,就是继承和发扬其“爱国”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不懈奋斗,应当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 (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杨逸莎)

责任编辑:谢小燕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35854&encoding=UTF-8&data=AAUf7gAAAAcAAB2eAAAAAQA76L-F6L-O56ysMTMw5Liq55Sf5pelIOmygei_heeyvuelnjrlsoHmnIjmi4LkuI3ljrvnmoTlhYnoipIAAAAAAAAAAAAAAC4wLAIUcOKTpf-wAxuFkWANjFrH_RrD4OcCFGtNf6qR8SfK4hugrgw2tQ8FF9I-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35854&encoding=UTF-8&data=AAUf7gAAAAcAAB2eAAAAAQA76L-F6L-O56ysMTMw5Liq55Sf5pelIOmygei_heeyvuelnjrlsoHmnIjmi4LkuI3ljrvnmoTlhYnoipIAAAAAAAAAAAAAAC4wLAIUFoCk3eRka7xGIT_tquCzIFxqFtACFDUnf-wkSI_6EfZ0Y2JSohsW-Bdc&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