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容,女,1990年12月生,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住院医师。2022年3月13日上午11时,两江新区康美街道某下水道工地突发异常情况,造成4名工人沼气中毒、昏迷不醒。李容恰巧路过,第一时间冲上前去,跪地对刚从下水道救出的工人进行抢救。在120救护车到达前十几分钟里,李容一刻不停,连续抢救3人,直到把患者都送上救护车,她才默默离开现场。
危急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快说是不是你?”14日这天,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医生李容,收到不少亲朋好友的“逼问”。就在前一天,李容跪地连救3人后,悄悄地离开了。
3月13日上午11时许,重庆两江新区康美街道,疏通下水道的4名工人因沼气中毒昏迷在井下。此时,李容和丈夫恰好在附近。她扒开人群,看到一名男子从井下被救上来,昏迷不醒。
“我去摸颈动脉,脉搏非常微弱,得马上进行心脏复苏抢救。”李容解开男子的上衣扣子,开始做心肺复苏。外胸按压和人工呼吸交叉,五六分钟后,男子终于有了意识。紧接着,她又爬到第二个刚升井的工人身边。“第二个人我记忆最深刻。”李容说,那是个四五十岁的男子,上来时呼吸已停止,颈动脉和心跳都已察觉不到。她跪在地上,双臂按压一阵,再俯下身为男子做人工呼吸,如此不断交替。“我那时就一个念头:不能停!他可能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终于,经李容的紧急抢救,第二个男子恢复了微弱的心跳和呼吸,李容也累得快要瘫倒在地。按照心肺复苏每分钟100至120下的频率,救援前两人的这十几分钟,她双臂已用力按压上千下。
第三个升井的工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看到他还有意识,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第四个工人升井时,120救护车恰好抵达现场。此时,李容双臂酸软,已经没有力气。她爬到第四个男子身边,操作“呼吸囊”打氧气,全程配合急救医生做心肺复苏。终于,第四个男子恢复了血压和脉搏。把四名工人都送上急救车后,李容找到丈夫,二人悄悄离开了。第二天,好多同事、同学从短视频社交平台上,刷到了她跪地救人的身影,这才出现开头的一幕“逼问”。
李容今年31岁,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3年多。此次救援,是她第一次将课堂知识用在实践中。“遇见这一幕,我也迷茫与害怕。但是从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这便就是我们的使命,生命稍纵即逝,容不得任何犹豫。希望这4人,平安!”回忆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她由衷感叹。事故现场的4名男子,现在均已脱离生命危险。
兢兢业业在平凡中坚守
当李容救人的事迹传到同事圈子的时候,大家纷纷表示并不意外。“李医生对同事和患者都非常热心,我们在工作上有什么问题向她咨询,她从来都是积极地帮助我们,即使有时她自己很忙,也会在下班时候专门抽时间来回复我们。”和李容共事3年多的助理医师王瑶如此评价,“有时候碰到加号的病人,她宁愿个人加班,也会先解决号源的问题。”李容总是给孩子的家长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便于他们咨询,不怕被打扰,也时常忘了饥饿、忘了疲惫,提供温馨的专业指导和咨询。
在2021年重庆市举办的全市医疗机构“三基三严”大比武活动中,李容在初赛即获得一等奖。心肺复苏是“三基三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的急救,是理论结合实际的一次完美演练。
“敢于承担、善于学习”是科室主任王念蓉对李容的评价。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成立发热门诊,李容和科室同事主动请缨,去发热门诊支援了2个多月。面对未知病毒,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浑身热出疹子也从不叫苦、抱怨。同年底,医院开辟专门的诊室为儿童注射新冠疫苗,很多人都还不太接受。在本职工作之外,李容又积极组织公益讲座、科普课堂,做一些宣讲动员、答疑解惑的工作。“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医院获得了全市的预防接种先进单位,李容也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的称号。”王念蓉说。
不论是在惊心动魄的“高光时刻”,还是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李容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医疗卫生的职业精神。(责任编辑:郭雯 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