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_image.jpg
王爱民
海南
海口市
海洋学教授用13年在海底“盖房子” 给鱼儿建美好新家园
发表时间:2023-08-23来源:海南省文明办

  王爱民,男,1961年6月生,中共党员,退休教师,原为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爱民常年致力于海洋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深耕海洋牧场研发、建设,发明拼台式珊瑚礁种植技术与设施。曾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为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岛屿 他深耕海洋牧场13年

  2010年,在大家并不熟知海洋牧场的时候,王爱民就开始大胆地尝试在三亚蜈支洲岛海域建设我国第一个热带海洋牧场。

  为了勘察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海域,59岁的王爱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潜水,克服水下工作的重重困难,摸清了1000亩海域的基本底质结构,再科学地进行地质勘察,并将海洋牧场的建设海域申报落实。2011年,三亚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启动建设,因为是第一次技术指导海洋牧场建设,为了弄清海洋生物在人工鱼礁的行为特征,王爱民开启了频繁的潜水观察与数据分析。通过获得第一手资料,初步掌握了人工鱼礁发挥的生态效果,让他与科研团队欣慰的是,鱼类不断地聚集、珊瑚幼虫在鱼礁上生长和贝藻类的附着,初步证实海洋牧场是促进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恢复的有效措施。

  通过王爱民以及团队不断的努力,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这是海南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也是南海区第一个经营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截至2023年5月份,三亚蜈支洲岛投放人工鱼礁2571个、船礁21艘,种植珊瑚5万余株,建设鱼礁约8万空立方米。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后渔业资源提高了数倍,珊瑚覆盖率由原来不及15%已提高到23%,而且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上岛旅游休闲,目前,三亚蜈支洲岛景区吸引游客为350万人/年,潜水游客达35万人次/年,实现了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

  王爱民在职期间,积极组织团队的老师与同学以及三亚蜈支洲岛的管理人员一起在海洋牧场领域开拓创新,发明建造了以景观鱼礁为主的海底村落海洋牧场,并且带动了海洋牧场旅游发展,发明了拼台式珊瑚礁种植技术与设施,一方面降低了珊瑚礁修复的成本,另一方面解决了破碎化珊瑚礁区修复的难题。

  退休不退岗 坚持海洋牧场研发不放松

  2022年7月,王爱民教授退休了,但是好像比没有退休前更忙碌了,因为他不但继续担任着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技术顾问,而且又被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聘请为海洋牧场与渔业碳汇首席科学家,仍然继续坚持在三亚蜈支洲岛建设海洋牧场和开展海洋碳汇体系的研发工作。为了在蜈支洲岛发展海洋牧场与渔业碳汇,他正在搭建新的团队和建设新的科研平台,就是为了完成自己心中一直坚信能够实现的梦想。

  退休后,王爱民把海洋牧场的开发又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就是通过海洋牧场发展海洋碳汇,促进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方面开展海洋牧场中贝类和藻类的调查,评估海洋牧场的碳汇价值,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适合海洋牧场増汇技术的研究,建立海洋牧场碳汇计量方法的研究,打通海洋牧场生态价值的通道。王爱民积极工作的努力,就是在实现他自己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和美海岛之梦。(责任编辑:高晟寒 张瑜)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