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Object]
王帮华
四川
乐山市
“农民馆长”11年坚守 用心用情讲好铁道兵故事
发表时间:2023-08-23来源:四川省文明办

  王帮华,男,1965年12月生,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铁道兵博物馆讲解员。11年,他一直坚持在铁道兵博物馆维护、讲解。为讲好铁道兵精神,他如饥似渴地四处寻找第一手资料,为不同参观对象量身定制讲解版本,至今已讲解6万余场。他还帮来馆参观的老兵寻找当年的战友。曾荣获“四川好人”等荣誉。

  偶然结缘铁道兵博物馆

  2012年6月21日,铁道兵博物馆正式开馆,铁道兵老兵雷才栋给铁道兵博物馆的领导建议,找一个有文化热心肠的人对博物馆进行日常管理,就这样,有着高中文化且又世代生活在胜利村的王帮华毛遂自荐进入了铁道兵博物馆工作,自此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11年来,无论是人员众多的旅游高峰时期,还是酷暑严寒的难熬时节,他都一直坚守岗位,白天做好馆藏物品的管护和讲解,晚上10点按时进行巡护,这些都成了王帮华生活的一部分。他对馆里的建筑结构、展品陈列以及背后故事烂熟于心,以至于大家都习惯叫他“馆长”,他说:“我不是馆长你们晓得的吧,我其实就是个农民。不过刚开馆的时候我就在这儿了,我已经把这里当做我的家了。”此后,大家都叫他“农民馆长”。

  专业真诚赢得老兵们肯定

  从进入博物馆工作那一刻起,铁道兵就与王帮华的生活密切相连不可分割,他给自己定下的职业誓言便是“用一生的时间讲好铁道兵故事”。工作之余,他从书籍和网络翻阅查找各种资料,四处向老铁道兵们打探寻找第一手资料,其他人来博物馆,王帮华可能会滔滔不绝地讲,而铁道兵老兵来馆,全程陪同的他却鲜少发言,“只想听他们说,他们都是故事的见证者、亲历者。”参观完后,王帮华都会热情的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推上一锅豆花、煮上一块腊肉,边吃边聊,获取更多的铁道兵故事。他不断更新完善讲解词,开辟出新的话题,慢慢地,从铁道兵老首长、老战士,到铁“二代”、铁“三代”,到了博物馆都成了他的朋友。

  2022年,原铁道兵五师师长李绍殊的女儿来铁道兵博物馆参观,王帮华带着她在铁道兵博物馆回顾历史,王帮华的专业和真诚让他们也成了“铁”朋友,此后也一直没有间断过联系。2023年4月,李绍殊的女儿把父亲和十师师长等老领导在成都干休所的一张珍贵合影寄给了王帮华,王帮华如获珍宝,他说:“别人看觉得只是一张普通的旧照片,但是对铁道兵来,这是一段珍贵的回忆啊。”

  11年来,他从“铁”朋友处免费征集珍贵物品200余件,极大丰富了博物馆馆藏和展陈,每收到一件文物他都要做好登记,并把捐赠证寄给全国各地的“老铁”们。2016年,湖南铁道兵89133部队的老兵曾建湘将第二届铁道兵战友联谊会的纪念册赠与了王帮华,希望他能帮忙找到失散的铁道兵战友。此后,只要有老兵来馆,王帮华便会比对纪念册上的名字,帮老人们找寻当年的战友。截至目前,通过王帮华找到的铁道兵战友已有30余人。

  坚持不懈弘扬铁道兵精神

  通过潜心钻研铁道兵历史,深入挖掘铁道兵故事,王帮华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铁军通”。11年来,他以历史为脉络,以故事为血肉,向来馆参观游客无偿讲解3万余场次,经常有人问她,每天都讲一样的内容不枯燥吗?面对大家的疑惑,王帮华笑着解答了这个问题:“我每天讲的内容虽然一样,但是面对的受众不一样,他们发出的情感信号也不一样,而这些恰恰是最能体现我们工作成就感的方面。我见过铁道老兵在老照片前驻足良久不愿离开,见过青年人在听讲解时泪流满面……这些平凡的时刻让我内心十分富足温暖,也让我更加肯定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现在铁道兵博物馆已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一名铁道兵文化讲解员,在如何讲好‘铁道兵’故事的这条路上,我会不断努力一直走下去,为弘扬和传承铁道兵精神作出自己的贡献。”(责任编辑:高晟寒 朱鸿瑜)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