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霞,女,1966年2月生,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胜利村屠家山社村民。1996年,马淑霞的丈夫意外身亡,马淑霞省吃俭用,照顾公婆、抚育儿女、供养小叔子完成学业。2006年,刚成家的小叔子不幸溺水身亡,她再次扛起家庭的重担,用陪伴诠释大爱真情。
丈夫离世 不离不弃撑起半边天
1987年,21岁的马淑霞与丈夫相识,两个人一见如故很快坠入爱河。婚后第二年,他们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儿子,8年后,他们的女儿降临,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然而1996年的夏天,马淑霞的丈夫因患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不幸离世,当时儿子年仅8岁,女儿尚不足月。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遭遇,马淑霞曾无数次以泪洗面,但当看到一双年幼的儿女、正在读书的小叔子、还有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时,她暗下决心:“老乔不在了,我要打起精神,撑起这个家。”在往后的日子里,她一人担起了家里的所有事情,村里人都说马淑霞不容易,弱女子干着男人才干的粗重活。公婆和身边的亲友都劝她趁年轻寻找新的幸福,但马淑霞态度坚决,“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哪儿都不去。”马淑霞时时刻刻挂在心头上的,是晚年丧子身心遭受双重打击的年迈公婆、是幼年丧父的一双儿女,还有正在求学的小叔子,唯独没有她自己。平日里无论再忙再累,她都会按时间为一家人准备一日三餐。20多年来,马淑霞悉心照料着一家老小,辛勤劳动、默默坚守。
重视教育 咬牙供养孩子读书
丈夫去世时,小叔子尚在求学。各种费用支出,对一个支离破碎的农村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懂事的小叔子也曾动过放弃学业、打工养家的想法。“高考是你也是咱们一家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家里一切有我,你一定要把书读下去。”马淑霞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小叔子吃了定心丸。
一家人吃饭要花钱、老人治病要花钱、孩子们上学要花钱,巨大的经济压力经常让马淑霞愁得半夜睡不着觉,恨不能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为了挣钱养活一家老小,她一个人养了几十只鸡,三头猪,还种了五六十亩地。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喂牲口,做好早餐便下地干活,从早忙到晚。在村民的眼里,马淑霞总是风风火火,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邻居感慨地说,“她太善良,从来没听她抱怨过一句,我们看了她的遭遇都想掉泪,但她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干农活、孝敬老人、教育子女,太让人感动了。”
2000年,小叔子成功考上大学,一家人高兴之余,又为巨额学费寝食难安。“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虽然没念过书,却也明白这个道理。”马淑霞用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供小叔子读书,直到他大学毕业。4年后,马淑霞的小叔子顺利从大学毕业,并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马淑霞跑前跑后,张罗小叔子成了家,给这个家带来了一线久违的希望。
苦难生活 奋斗终成幸福注脚
然而2006年,小叔子外出时不幸溺水身亡,沉重的打击让家里的两位老人彻底病倒了。“我们找了几天几夜,才听说孩子被冲到了临洮的河岸边上……”说起往事,马淑霞耄耋之年的婆婆忍不住泪流满面:“我们这个家全靠淑霞才没有散。”夜深人静时,马淑霞记不清流过多少泪。2013年,马淑霞的公公久病医治无效去世,病危时老人一直拉着儿媳妇的手,嘴里喃喃地说着“这些年苦了你了。”
20年的孝心和坚守终于给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曙光,2021年,女儿大学毕业后回到定西市中医院当了一名护士。儿子也成家立业,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我打心眼里高兴,干活儿都更有劲了。”苦难的生活,让马淑霞对于“责任”的理解比别人更透彻。在她看来,婚姻将两个人的命运捆绑在了一起,无论日子好坏,但凡能坚持的,就要继续下去,总有苦尽甘来的时候。她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全家人的希望,她用行动和爱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责任编辑:黄舒雅 陈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