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Object]
海力其汗·玉素甫
新疆
吐鲁番市
“葡萄奶奶”退而不休 推广农业技术作农民致富“引路人”
发表时间:2022-11-23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明办

  海力其汗·玉素甫,女,维吾尔族,1947年3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推广研究员。海力其汗·玉素甫从事葡萄种植技术研究推广50余年,始终抱着学农爱农的思想,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突破了吐鲁番葡萄传统种植方法四五年才能挂果见效益的瓶颈,使葡萄种植单产达1875公斤,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力其汗曾荣获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等荣誉。

  养孩子一样养葡萄

  新疆民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描绘了诱人的葡萄之城吐鲁番。1947年出生的海力其汗•玉素甫,就像歌曲中描绘的那样,扎根在吐鲁番的沃土上。

  1988年,吐鲁番一些农民使用了未经实践检验的药品,使得葡萄叶片卷缩、枯黄,种了三年的532亩葡萄面临绝收。海力其汗顾不上吃饭、睡觉,一头钻进葡萄园,细致地分析研究,提出了4项挽救措施,并挨家挨户向农民讲授方法,最终葡萄得救了。

  2003年,即将退休的海力其汗来到了她现在生活的东门村,她放不下她心爱的葡萄,向村里申请了50亩荒地搞葡萄试验田,给村子里一万亩葡萄地当义务的农艺师。

  在女儿胡西旦的记忆中,家里的孩子考了好成绩,妈妈会说要继续加油努力,只有地里的新葡萄品种发芽了,她才会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愉快。

  让农民尝到种葡萄的甜头

  1979年,吐鲁番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葡萄生产基地,海力其汗接下了去亚尔乡推广葡萄种植技术的任务。那时吐鲁番的葡萄种植面积只有4万多亩。当时,政府给了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植葡萄,但好多农民不愿意种,因为葡萄要四五年才能挂上果见到钱。海力其汗没有气馁,在亚尔乡弄了个小示范园,进行优化葡萄生产栽培技术试验,打算用“做给你看”的笨法子来推广新技术。

  开头那两三年里,海力其汗的现场学习班举步维艰。农民们不愿意来,来了也不怎么信任她。有一次她在亚尔乡开宣讲会,只来了50多个人。刚讲了一会儿,就有听众起哄:“哎呀,我们就是种葡萄的,她的经验比我们多吗?走了走了!”

  海力其汗坚持着讲完课,回到家中,难过得哭了起来。但是她不服输,常常到村民家的葡萄地里转,通过她的技术推广,改变葡萄苗的株距,一亩地可种植的葡萄株数从30株增加到90株,大大提高了葡萄的产量。

  1984年,海力其汗把葡农力提甫提供的葡萄园分成三个区域喷施不同浓度的“920”,收获时,葡萄产量比上年增加40%,一下子轰动了吐鲁番。力提甫感谢海力其汗:“按你的来,葡萄好得很。”

  带出更多葡萄姑娘

  为了推广葡萄种植技术,她不辞劳苦、退而不休、不计名利。2010年就已退休的海力其汗,现在还在做农技推广工作,每天天刚亮就要去实验田里转转。她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葡萄种植基地,将葡萄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其他人。

  一年四季,到海力其汗的葡萄园里学技术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从葡萄开墩、浇水到抹芽、施肥、修剪等每一个步骤,海力其汗都会手把手地教村民。她还收了几个徒弟,夏天忙不过来的时候,徒弟们也会变成“师傅”。

  在海力其汗的带动下,吐鲁番市很多农村妇女都从家走进了葡萄地,从事葡萄栽培工作,妇女的收入高了,地位也高了。海力其汗还带出了一支“红色娘子军”,致力于葡萄种植技术的推广,农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们是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数十年的坚守,让她荣获了多项荣誉。荣誉面前,海力其汗初心不改,她常说:“葡萄是我一辈子钟爱的事业,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都要把我的技术无偿教给农民,让大家都能致富。”(责任编辑:黄舒雅 于洪举)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