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的人相信君子人格可以重构国民道德与价值观
发表时间:2012-01-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江西婺源县詹天佑小学的学生们在观看不久前落成的詹天佑铜像。王国红摄(资料图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中的这句话,被很多人称为人格的最高境界。有人说,这种精神对大至国家、民族,小到个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君子”一词最早在《易经》中出现,又被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现在的国人如何理解君子人格?当下社会还需要君子吗?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3670人参加),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社会需要君子人格。受访者中,70后占34.6%,80后占19.7%,90后占1.7%。

  71.0%的人相信君子人格可以重构国民道德与价值观

  在人们看来,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什么?民调显示,排在前三的依次是“仁”、“信”、“义”,分别有73.6%、71.7%、65.5%的人选择。

  接下来还有礼(57.4%)、智(52.9%)、孝(49%)、宽(36.8%)、勤(33.3%)、文(35.8%)、良(30.3%)、让(28.4%)等。

  在山东肥城公务员宋涛看来,君子人格的核心是“爱人”,即爱他人、爱国家、爱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如果都怀有这种“爱”,就一定能遵守职业道德,那样不仅君子之风能盛行,食品安全也有保障了,医患关系也不会那么紧张了。其实,这个“爱”并没有多复杂,比如对于公务员来说,就是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威海环翠区政协委员刘雪刚认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要胸怀天下,靠自己的努力、勤劳去实现目标。君子的成长过程艰难曲折,一帆风顺也不会造就人才。

  刘雪刚常用曾国藩的一句话教育孩子:“吾借人之拂逆,以磨砺吾之德性,其庶几乎?”即别人的错误、违拗,恰恰是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女儿有时在学校受了委屈给他打电话哭诉,他就会教育女儿要有这样的胸怀和修养。

  在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任宝菊副教授看来,君子人格是自我修养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国民是希望达到这种境界的。大家也很认可“仁义礼智信”,说明国人对于最高人格修养的认识,多年来并没什么变化,是一脉相承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古代文化中有很多观念有时代性,但儒家的君子观却不受时代局限,像“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坦荡荡”,“君子喻于义”等。《论语》里讲到君子要强调自立、自我警戒谨慎、承担一定责任等,在现代社会也有意义和价值。

  骆玉明说,现代社会需要的君子修养,是一个人要对自己在品德上有期待和戒惧。儒家说“君子自爱”,即君子不会为了利而损害自己的品格。这是君子最基本的要求。

  骆玉明曾对学生说:“当你在和别人争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黏糊糊时,不光别人不喜欢,你自己也会不喜欢自己。因为你的人格被损害了。”在当下社会,寻求利益无所顾忌的情况可能比较严重,但我们在社会上不仅需要利益,还需要对自己的期待和希望,还需要生活的姿态。

  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社会需要君子人格。71.0%的人认为君子人格可以重构国民道德与价值观,54.8%的人相信它可以提升国民精神境界,53.7%的人认为它有利于纠正社会不正之风,49.3%的人认为它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关于君子人格塑造的经典论述,受访者最推崇哪些?调查显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在首位,54.5%的人选择。第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2.7%)。第三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2.7%)。

  接下来还有“有所为有所不为”(39.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8.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6.4%),“君子之交淡如水”(32.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30.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0.3%)。

中国文明网“爱心平台”
责任编辑:卢 阳
分享到: 
4.55K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好人365
头条聚焦
中国好人榜
影像馆
0911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