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兰
董淑兰,女,1963年10月生,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城关街道办东关社区居民。6年来,她在照顾一家老小的同时,还如母侍婴般精心护理瘫痪的哥哥。她说,不管怎样,自己会一直照顾下去,“哥哥活着,我来照顾,哥哥去世,我来送终。”2018年2月,董淑兰当选孝老爱亲“中国好人”。
程东峰
近日,一篇“孝子冒雪骑车40公里回家陪母亲过周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这位“孝子”名叫程东峰,是湖北省孝昌县财政局的一名干部。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天气如何恶劣,程东峰每周五下班以后,都要从孝昌回到孝感陪伴80岁的老母亲,从没有间断过。程东峰说:“我要在母亲的有生之年,陪她度过每一个周末,此生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王花
王花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20年前,丈夫因故失去双臂,她不离不弃,照顾老小,独自撑起一个家。后来,为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她置办了一辆农用货车跑运输,不放心截肢的丈夫一人在家,又毅然背起丈夫去打工,一晃就是9年。她常说,只要自己有口饭吃,就不能让丈夫饿着。
薄树林
薄树林是江苏常州的一名社区保洁员。他年幼时被养父母收养,如今家中只有他和年过九旬且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养母。为方便照顾养母,薄树林特意换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每天工作时都带着她。薄树林说,“收入不是问题,比起以前的苦日子,现在已经很不错了,只是希望老娘能没病没灾多活几年。”
“孝婿”邓清林
30年前,邓清林到向家做了“上门女婿”,和妻子育有一儿一女。由于家庭经济压力大,妻子外出打工再没回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老邓并没有因此抛弃这个家,他扮演着儿子与父亲的双重角色,像亲生儿子般悉心照顾前岳父母。邓清林说,“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我是父母的儿子,儿女的父亲,照顾好他们是我的本分。”
“爱心妈妈”吕平
吕平是一名普通退休职工,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九年来,她用人间最真挚的爱、最坚毅的承担、最细心的照料,抚养着孤儿小陶,帮助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与同龄孩子一样享受成长的快乐。吕平说,“只要孩子健康成长,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我不图孩子回报我什么,只愿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赵四妮
赵四妮是河南驻马店一名农村妇女。12岁的她因痛失母亲一边上学一边料理家务,母亲去世不到100天哥哥和父亲又相继去世,接二连三的不幸并没有击倒这位弱女子,面对接踵而来的家庭变故,她独自一人撑起了一个家。婚后,她精心抚养四个孩子长大,同时照料半身不遂的丈夫,用爱和坚强给两个家最周到的照顾和最贴心的安慰。
陈天强
2000年4月10日,一位老妇人在陈天强门口要饭充饥,陈天强和妻子见老人可怜无处可去,便将老人收留在家中,十八年来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平日里给老人端茶送水,洗衣做饭,有了好吃的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老人,没事了就陪在老人身边说说话,逗老人开心。把一个萍水相逢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赡养十余年,陈天强的事迹感动着乡邻和越来越多的人。
黄乜鲜
近日,一篇“五旬母亲每天背子求学,只因她相信一句话”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母亲背儿求学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3年来,她每天跑六个来回接送自己的儿子黄必华上下学,不论严寒酷暑依然坚持着。她说,“只要他考上大学,我还是要背送他去,再苦也不怕,只要能背得动。”这位坚强的母亲就是黄乜鲜。
杨峰
杨峰是江苏南通农村的一名普通村民。2004年初,杨峰与前女友严娟相识相知,不料3个月后,严娟却突遭工伤意外离世。为帮助严家老人尽快走出失女巨痛,他搬入严家照顾她父母兑现承诺。随后,他挑起了两个家庭的重任,悉心照料每一位老人。他十几年如一日,以自己的辛劳和付出,不仅弥补了一个老年失女家庭的创伤和缺憾,也为这个新的大家庭创造了更多欢乐。
“孝子贤兄”陈世江
44年来,贵州遵义的普通农民陈世江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演绎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他在照顾84岁行动不便的母亲的同时,还为患侏儒症的妹妹筑起了一道爱的港湾,用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他说,“是因为前世有缘,这辈子才会成为母子、成为兄妹,我其实没有那么好,这些都是为人子为人兄应该做的事。”
李贻军;唐兰秀
12年前,李贻军从火车上捡到一名被弃女婴,并把她抱回了家,与妻子唐兰秀决定养大这个孩子。然而,孩子一岁时被确诊患有重病,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为给孩子治病,夫妻四处求医问药,面对巨额的医药费,不仅花光了积蓄,甚至被迫以收废品为生,倾其所有也要全力救治女儿。李贻军夫妇说,“哪怕生活过得再苦再累,只要女儿还在,家就是完整的,未来就有希望,日子就有奔头。”
任菲莉
任菲莉是一位在大学工作的高级会计师,有一对“脑瘫”的双胞胎女儿。28年来,她一面工作,一面将女儿培养长大,还热心公益,创办爱心网站帮助更多残疾人家庭。她说,“母爱是一种本能,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很伟大,我只是平凡地、踏实地一步步走过来了而已。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帮助女儿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让她们有尊严地快乐生活。”
彭光花
彭光花是陕西商洛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面对高位截瘫、宛如“植物人”的丈夫,她11年如一日地一面工作,一面照顾丈夫、抚养儿子、孝敬公婆,独自撑起这个苦难的家庭。
孙晓春
孙晓春是江苏省海安县的一名普通社区居民。46年前,新婚不久的丈夫因工伤不幸瘫痪在床,她不改初心、不离不弃地守护和照料着他,从青丝到白发,为爱坚守、无怨无悔,诠释了亲情的伟大。她说,“只要他活一天,我就照顾一天。”
陈浩田
陈浩田是江苏连云港的一名普通居民。15年来,他精心抚养捡回来的养女,并筹款为她治病,目前养女借助外力已勉强能够行走。为了让养女能够接受教育,陈浩田不论严寒酷暑,每天接送孩子上学,上午和下午的课间,他还要送便桶解决养女入厕问题。因过度劳累,他做了两次手术。他说,“既然都捡回来了,就得负责任,把她养好。”
任凤萍
任凤萍是山东菏泽的一个普通农妇。自2007年嫁入婆家以来,任凤萍既要做一个好母亲,照顾三个孩子穿衣吃饭;也要做一个好弟媳,照顾两个不能完全自理的伯哥;还要做一个好婶婶,照料一对侄儿侄女的生活起居。虽然生活很艰辛,但她没有被磨难压垮,她说:“孩子们会慢慢长大,困难也能慢慢解决,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李德广/潘秀英
李德广的家庭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家庭。在这个14口人的大家庭里,李德广、潘秀英夫妇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十几年来,在经营好自己小家的同时,对四位残疾哥嫂不离不弃、悉心照顾,让这个大家庭里充满了爱和温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
周现水
家门口捡到一个患病的弃婴,该怎么办?打110?送孤儿院?21年前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山东省禹城市张庄镇周庄村的老党员周现水、肖桂兰夫妇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然而,跟大多数人的选择不同,两位老人决定收养这个弃婴。21年来,夫妇俩对养子不离不弃,倾尽所有为他寻医治病,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现在,养子周颂春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周现水说,“我们只盼着他将来能够生活得更好。”
张庆兰
张庆兰是河北永清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7年时间,2500多个日日夜夜,张庆兰以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陆续送走了婆婆、丈夫和小叔子、公公四位亲人,同时养育着侄女和养子,她就像一支蒲苇,面对生活的重压,柔软而坚韧。她说,“生活挺难的,但我没觉得苦。不管怎么样,他们是我的父母、亲人,对他们有半点不好,我心里不安生。我相信,只要踏实住了,有心气儿,往前奔,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