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虽然已是深冬,但丁丁奶奶却感觉到春天般温暖,她的孙子是个患自闭症的小男孩,不会说话,从早到晚疯跑个不停。近日,在盘锦博爱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老师的精心调教下,能开口叫爸爸妈妈奶奶,并且能和周围的人交流了,奶奶再次来到康复训练中心,感谢给予孙子希望的人——王维校长。 1.生活起波澜 放弃高薪担起脑瘫儿童康复的重任
盘锦博爱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校长王维本来过着幸福的生活,企业精英,高薪收入;夫妻和睦,家庭美满,但儿子的降生打破了原有的平静。2004年,王维的儿子刚出生就被诊断为脑瘫,双手只有两个手指会动。当时,王维夫妻俩感觉天都要塌了。 王维(左一)组织志愿者与康复中心的孩子们一起做糕点。图片来源:盘锦文明网 在给孩子治病的过程中,王维了解到盘锦还有许多和他同样经历的家庭,而盘锦却没有一所像样的康复中心。条件好的家庭选择了奔赴北京、沈阳、大连等城市去给孩子做康复,而条件差的家庭只能生活在苦恼当中,甚至选择了放弃。2011年8月,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筹借了5万元,创办了盘锦第一家以脑瘫儿童为主的康复中心,命名为“盘锦博爱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从此他用坚韧的意志担起了脑瘫儿童康复的重任。 “曾经有一位老太太带着10岁的孙女来到我这里,跟我说她的心愿就是让孙女张口说话。我妻子说,如果10个月还不行,咱就把钱全部退还给人家。在9个半月的时候,这个孩子在走廊突然叫了一句‘老师’。孩子奶奶当时就趴在走廊墙上泣不成声,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 为了让残疾孩子们走出心理阴影,被社会认可,王维经常带孩子及其家长走进社会、融入大自然,让大家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儿童,关注残疾人家庭,王维免费举办全市脑瘫儿童家长培训班,通过深入街道、逐户走访、发放传单等形式宣传残疾儿童康复知识,鼓励家长们不抛弃不放弃,用爱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2.日子虽艰苦 依然热心公益传递人间真爱
虽然生活跟王维开了个苦涩的玩笑,但王维依然热爱生活,热心公益,关心他人,回报社会。 王维正在研读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类书籍。图片来源:盘锦文明网 2014年8月,王维得知鞍山的朱健赫得了白血病,急需医药费时,马上来到鞍山捐出了300元钱;国庆节期间他到北京参加甄岳来教授的讲座,碰巧朱健赫在北京治病,他再一次来到医院,为朱健赫捐赠了200元,为了节省开支,两个晚上他干脆休息在车站的长椅上。 每次社会爱心单位来康复中心捐赠钱物,王维首先想到康复中心和社会上的贫困残疾儿童,从节日的红包到孩子们的衣物、被褥,再到水杯、毛巾,他总是说:“康复中心能维持运营就行,孩子们多么渴望社会的关爱啊!”他把这些残疾孩子当成自己挚爱的亲人。 3.真情有回流 他的爱心事业得到社会的关注
在这条助人乐己的路上,除了忙碌与辛苦,也充满了艰难与苦涩。王维说,他创办康复中心的初衷有两个,一是可以让孩子们在盘锦本地得到康复训练,另一个则是他个人可以得到一些盈利,以维持儿子的康复费用。但现实是残酷的,5年来,盘锦博爱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不仅没赚到一分钱,反而赔了近30多万元,王维夫妇没钱买房,他们住在租来的康复中心。王维无奈地表示:“我们当时是按每位学生每月1000元的费用制定的,但由于很多孩子的家庭非常困难,我们就减免到每人每月500元,有些甚至免费康复。我把开办补习班的收入全部都贴补到康复中心里,但还是入不敷出。”提起这事,他们夫妇打趣地说:“没什么关系,我们本来就是志愿者。”在他们心中,房子、车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残疾儿童能够及时得到康复。 王维(右一)走进直播间宣传残疾儿童康复知识。图片来源:盘锦文明网 博爱康复中心的爱心事迹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华社、凤凰网、东方网、中残联网站等100多家媒体对康复中心进行了报道。盘锦市残联、慈善总会、妇联先后来到康复中心看望残疾儿童。盘锦助残志愿者协会、网络文明志愿者联盟、天使志愿者联盟、众众志愿者联盟、丽梅爱心团队、狮子会、布衣班、蚂蚁公社等多家爱心公益团队被他的感人事迹所感动而来到康复中心,为小朋友送来玩具和学习用品。 刚开始,王维的同学们对他甘心做亏本事业的行为很不了解,纷纷劝他放弃康复中心到企业中去发挥特长,做一名白领、金领,他笑着婉言拒绝了:“给残疾孩子们建一个设施完善、环境舒适的康复中心是我迫切的愿望,盘锦贫困残疾家庭更需要我,也许这就是我的使命吧。”同学们被他的精神所感染,成立了“高三六同学会”,同学们群策群力帮助王维渡过了一次次难关。大家深情地说:“王维,放手干吧,高三六是你的坚实后盾!”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王维》、《好父亲四年赔款30万 让150名残疾儿过上幸福生活》等稿件综合整理,感谢盘锦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命运的跌宕,让一位胸怀远志的父亲勇敢地挑起了残疾儿童康复的重担;生活的磨难,没有减少心存感恩的男儿不遗余力回报社会的热情。从企业管理精英到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校长,王维凭着一颗善良的心,无怨无悔地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家庭难题。150个孩子的成长凝结着他的汗水,也孕育了他的希望,相信他们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责任编辑:逯江楠)
【本网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