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洛亮: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发表时间:2013-04-01    来源:中国文明网

  1995年张洛亮带着大女儿从老家河南农村来到策勒县。一下车看见漫天的黄沙和并不繁华的街道,就有了打道回府的念头。摸摸口袋身上仅剩下100元。回不去了,只好暂时安顿下来,就开始了打工的生涯。大女儿在棉纺厂当上了临时工,张洛亮也开始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到了年底,包工头拖欠工钱没能拿上一分钱。张洛亮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干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1996年年初,张洛亮拿着身上仅有的300多块钱,开始了他创业的生涯。蹬着自行车做起了“蔬菜”生意。提菜要到100多公里外的和田市。嫌车费贵,张洛亮就骑自行车去和田。为了赶在早上提菜,张洛亮头一天下午就出发,骑到第二天天亮才能到。提上一麻袋菜绑在车后架,又立即返回,骑到深夜才能到家。张洛亮感慨的说:“路上不断有骑自行车下地干活的维吾尔族老乡,见我累得不成样子,就有人用自行车帮我把菜驮一段。到了下一个村子又有人帮我驮,就像接力赛一样”。1996年年底张洛亮用攒下的一点钱租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门面开商店,不仅经销蔬菜,还增加了糖烟酒副食小百货。没有进货的钱,就你100元、我200元的借。当时任辖区派出所所长的吐逊江还拿出了500元钱,一位经常来店里买东西的顾客听说张洛亮的困难后,帮忙从银行借出2000元。就这样,张洛亮的生意日益兴隆起来。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道理。张洛亮一直记在心里,深深地知道,自己今天所取得的成绩,归根结底得益于党中央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策勒县各族人民的照顾和厚爱。从这时候起,张洛亮的心中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刻想着如何回报社会。每逢新学期开学,拉着一车学习用具、衣服出现在孤儿院,亲自为孤儿院的孩子们发学习用具,帮着孩子们试衣服,为孩子们交学费。每年的冬天来临之时,张洛亮都会按时出现在敬老院,为老人们赠送新衣、新被、鞋帽。

  2004年8月,得知策勒县达玛沟乡两个孩子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张洛亮便给每个孩子资助了6000元。除了资助孩子,周围的贫苦户也是张洛亮主要的资助对象。两年前,72岁的穆合塔尔的老伴住院需要8000元手术费。张洛亮知道后,立即送去了6000元。

  “5•12”汶川大地震,多少人家破人亡,一幕幕流离失所画面不时的出现在张洛亮的面前,要为汶川的人们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2008年策勒县山区发生7.4级大地震,多少牧民无家可归,张洛亮没有忘记他们。

  2010年8月,当张洛亮得知3名考上内地高中班和疆内初中班的3名学生因家庭困难交不起相关费用而发愁时,主动找到她们,替她们每人交了1000元的相关费用,并当场表示,以后你们每学期往返家乡的路费都由我来出,有什么困难就给我打电话,你们就安心地好好学习吧。

  “是你资助我上完了大学,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你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谢谢你,帮助了我们……”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感谢信,不知讲述了多少张洛亮捐资助学、帮扶困难群众的感人事迹。(供稿:中国文明网新疆站)

张洛亮,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以一颗感恩的心,十几年如一日的义务帮扶孤儿,资助少数民族学生;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当好人,以平凡彰显不平凡;他十几年如一日,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全释着雷锋精神,是当今社会少有的活雷锋……   他的事迹并不突出,也并不伟大,但他的所做做为不正是我们提倡“不义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追求吗?什么叫凡人善举,什么叫身边好人,什么叫“奉献他人,提升自我”。张洛亮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回答。   张洛亮始终坚信一个真理叫“做好人,有好报”。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小图.jpg
张洛亮,男,汉族。1954年8月出生,策勒县霞光超市经理。自1996年创业至今,以诚信待客、忠厚老实、勤奋努力,连续八年被策勒县个体工商协会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百城万店无假货商店”、“诚信商店”、“星级无假货商店”;连续四年被地区工商协会评为“诚信经营个体户”;2008、2009、2010年被策勒县委、政府评为“双拥模范”;2010年被地委、行署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11年7月被中央文明办、中央文明网评选为“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2012年当选为和田地区首届道德模范,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