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是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二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其实一个博大的胸怀,一颗温暖的心灵,一个伟大的人格,比这璀璨的星空,更有光芒。作为一名医生,牟玲内心温暖如春,所以她无比富足;她心中装有大爱,所以内心远离痛苦,而让幸福常驻。我们要向她学习,学习她心底无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学习她刻苦钻研,致力于传染病学科发展;学习她爱心不移、坚守在传染病公共卫生救治战线。全体医护人员要以她的精神时刻激励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自我。 她,涉足的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这个领域内的疾病以高传染率和高致死率让世人望而生畏…… 她,却在此坚守,为了健康的人不染病,为了染病的人重新健康;每次疫情出现,都成为她冲锋的号角,从死亡线上救回了成百上千条生命…… 她,被人叫做专家,也有人称她为“恩人”…… 但她说,我只想做一名好的医生,一名让党放心的共产党员。 她,就是沈阳市第六人民院(沈阳市传染病院)三疗区主任牟玲,一名医生,一名学科专家,一名领跑在传染病公共医疗救治战线上的先锋。
牟玲主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知性、温柔,但知性的背后,却承载着更多的坚毅和果敢。 在沈阳市传染病院是个特殊的医院,三疗区是个特殊病区,作为辽宁省传染病公共卫生救治重点科系,担负着全省霍乱、炭疽、出血热、艾滋病等多种烈性传染病和“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新发传染病定点收治任务,20多年来,牟玲就扎根在这里。 2003年春天,在非典疫情异常严峻之时,医院急需派人前往北京了解“非典”防护、救治技术,牟玲是最合适的人选。领导征求意见时,她说:“我是一个传染科医生,我不怕!”没有犹豫,仅有她和预防科长两人,前往疫区的非典“病房”实地考察并在返沈后参与制定了应急方案。当医院收治疑似病例时,当市内某地区需要紧急排查、会诊时,牟玲首当其冲,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置个人生死于度外。50多天的阻击战,沈阳市无一例感染者,捷报传出,有人问:“牟主任,您可算是功臣了,想要点什么啊?”她只淡淡的说:“我只想回去睡个好觉。” 是的,那一刻,牟玲的身体疲惫了,心里也有些疲惫。因为当她进京回沈后还未与家人见面,就直奔了医院,但她的爱人却因她的缘故被请“回家”隔离;还有院里许多普通职工的家属被拒之单位、校门之外等等,这一切,让她的心头略过了丝丝的酸楚。 “医途是遥远的,道路是坎坷的……”。但行医的路再难,也挡不住这位传染病职业者的脚步。非典之后的数年间,每次省内出现突发、新发传染病疫情,牟玲仍旧冲锋在救治的最前沿。 2005年,新民发生炭疽疫情、黑山发生禽流感疫情,她深入疫区指导救治,避免了疫情扩散。 2006、2007、2008,沈阳风疹、麻疹流行、辽宁出现手足口疫情,精准诊断,迅速救治,2000余名患儿,无一例死亡,治愈率百分之百。 2009年“甲型流感”来袭,她为全省医务人员培训,参加省内疑似病例会诊,为辽沈地区疫情控制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1992年牟玲主任接诊救治了辽宁省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至今已有近千名艾滋患者接受了她的治疗。现实中,艾滋病患者的心灵大多是扭曲的,带着因继发感染而遍布全身的脓疮而来,怀着备受冷落、仇恨世人的心态而来,背负着亲人厌弃、企图轻生的念头而来…… 面对这些病人,牟玲主任从不嫌弃、也从不歧视。牟玲主任说:“做医生的,如果让任何一位病患有失尊严,那么,我们自己的尊严就会大打折扣。” 一位年轻的女性艾滋病患者,3年内住院十余次。日常中,她的母亲靠烤地瓜维持生计。生命的打击、生活的拮据、疾病的煎熬,使她痛不欲生,她因此开始拒绝治疗。是牟玲主任带领我们送给这名病人无数的关爱。为她争取政策允许内的医疗费,多次自己拿钱给她做生活费,她过生日,全病房的医生护士,为她送来蛋糕,买来她爱吃的榴莲…… 在爱心感动下,久违的笑容终于绽放在她的脸上,她朝着牟玲喊了一声“妈妈”,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泣不成声。我们都知道,这一笑一哭之中,包含着多少世间冷暖隐喻着多少人间真情。 “牟大姐是我们的恩人。”来自偏远山区、32岁的姜丽艳哽咽着说。剖腹产后三天,她突然高热休克,从某大医院转至病房时,命悬一线、身无分文;牟玲果断确诊产妇感染了“暴发型流脑”,立即组织施救,准确的判断为年轻母亲赢得了新生,而之后牟玲的解囊资助,更为一个贫困农民的家庭擎起了一片天。此事得到省、市妇联的高度赞扬,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多方报道。 牟玲说:“我是党培养的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是的,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为医者始终不忘自己的本分,那双救人的手,才能保持不被杂质腐蚀。因此,当许多双手把厚厚的信封递到她手里时,都被她谢绝了。知道信封里有钱,而且会有很多,然而在她看来,什么多了都比不过病人重拾健康后幸福的笑声……
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辽宁省传染病全科专家,牟玲致力于学科发展,始终站在全国传染病救治领域的高端,引领并带动了辽沈地区传染病科系进步。 斗转星移半花甲,春秋轮换三十年。牟玲主任扎根在传染病救治第一线,一次次战大疫,驱阴霾,无畏前行。/人们说: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病人身上每一个细微的病症都逃不过牟玲主任的眼睛。毋庸置疑,对病人,她是一位再好不过的医生了,可是牟玲主任却偏偏忽略了她自己。 去年我省海城地区发生炭疽疫情,牟玲主任再次深入疫区指导建立救治体系,会诊病人、培训医务人员。当时还正赶上季节性传染病高发阶段,院里也有一大批病人等着诊治,牟玲主任就每天往返于沈阳和海城两地。毕竟是近60岁的人了,一个月下来,她人瘦了一圈,看上去很疲惫。今年年初,牟玲主任感觉身体不适并且症状有所加重,便只身去医院检查。那一天是她的生日,谁曾想就在这天,她被确诊身患癌症,医生告诉她:“住院吧!”第二天,她回到病房安排了工作,手术之前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而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她依旧如常的沉着、冷静,那一刻我们除了心碎,更多的是震撼。 今年7月,我省某地区发生炭疽疫情,等待牟玲主任会诊的,是两名高危传染病病人。而此时的牟玲主任,正处在癌症术后化疗的关键时期——白细胞不到3000,身体极度虚弱。这个时候,就是到人群多的公共场合对她来说都是极不安全的,更何况是到医院来给高危传染病人看病呢!零距离的问诊、检查,对她来说将是何等危险啊! 可是,牟玲主任来了。从走进病房,到会诊结束,牟玲主任苍白浮肿的脸上,一如既往地挂着笑容,那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表情——从容、淡定中透着坚毅与自信。 这就是牟玲主任,一位享誉全国的传染病学科著名专家,一位领跑在“创先争优”道路上的先锋斗士。知名传染病专家的成就和众多荣誉的背后,绝不仅仅是时间的积累,而是一次次救人于危急之中、一次次抗大疫于危险时刻,她在用生命诠释大医精诚,那是对传染病事业付出的无所怨、奉献的无所取,她的信念在历练中更加坚定,精神在担当中得到升华,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高尚的精神却能超越时代而永生,医典范——牟玲主任当之无愧!(供稿:中国文明网辽宁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