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3岁的吴栋材来到永联这个县里最小、最穷的村主持工作。 第一次村民大会,吴栋材就明确表态:我要做“永久牌”,不做“飞鸽牌”,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他给大家鼓劲: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 那时候,村里地势低洼,涝灾频发,庄稼根本长不好。吴栋材因地制宜,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带领群众挖塘养鱼搞副业,不仅解决了温饱,还掘得了第一桶金。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敢闯敢干,积极发展工业,一口气办起了八个小厂,之后又建了轧钢厂、百万吨炼钢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钢铁厂已发展成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8位的企业集团——永钢集团。 他还坚持同步发展现代农业,全村8000亩耕地实现了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生产;建筑、物流、金融、旅游、餐饮等协调发展,2012年实现总销售收入380亿元,利税23亿元。
吴栋材始终认为,发展经济只是手段,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才是根本目的。 为了先富带后富,永联村先后5次并入周边村庄,村民从800人增加到10528人,但他坚持做到“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凡是永联人待遇都均等”,村民不分新老,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 90代末,永钢集团实施股份制改造,在“彻底转、转彻底”的大背景下,吴栋材带头让出个人50%的股份,给村集体保留了25%的股权村民们通过二次分配,共享发展成果。2012年,永联村民人均获益6000多元,村民人均收入28766元。
吴栋材认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差距,一在经济收入,二在文明素质。村民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在他的主张下,永联村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永联戏楼,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在村民中组建艺术团、舞蹈队、锣鼓队、龙狮队等多支文艺团队,每季一台晚会、每月一次讲座、每周一场电影、每天一出戏剧,努力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为让村民在“家门口长知识”,永联村成立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组织村民代表看世博、游北京、下海南,走出去长见识;利用村民议事厅,开展荣辱、是非、善恶讨论和道德评议,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吴栋材还积极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建设爱心互助街,让爱心在互助中闪光,目前全村有注册志愿者1600余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设立“文明家庭奖”,将物质利益原则与文明行为挂起钩来,永联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成为最好管、最自觉的人。 从制度约束,到文化引导,再到文明自觉,永联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呈现出一派文明、和谐的新气象,已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供稿:中国文明网张家港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