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346527429.jpg
上榜好人
李拴州
上榜理由
这是一次少年时代的激情选择,却是一份痴心不改的平凡工作;这是一场长达35年的无私奉献,更是一首无怨无悔的生命赞歌。他身背药箱,拄着拐杖,长年累月穿梭在屯留县吾元镇的田间地头和农户村舍,为村民们把脉诊疗,悬壶济世。三十五载春华秋实,三十五载风雨兼程,他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执著地艰难行走,炽热地播撒善美,用最温暖最无私的方式诠释着浓浓的桑梓情怀,用最朴实最平常的形象展现着新时期乡村医生的魅力风采。
“铁拐”村医李拴州行医35年:拼命为救命 行医即行善
来源:中国文明网综合    发布日期:2014-03-17

    长治市屯留县吾元镇岭村,李拴州沿着一条蜿蜒颠簸的小路,走到离村子2公里外的甘草滩候车点。与其说是走,不如说是跳——李拴州一条腿,借助一根铁拐。
  岭村,地处屯留、沁县、襄垣三县交界,离屯留县城35公里,是个偏僻的小村子,全村400多口人分布在10个自然村里。村村之间最远的,有6公里;最小的村子,仅有两口人。
  就在这山大沟深的村子间,李拴州靠一条残腿,走过了35年。路数不清走了多少里,拐杖数不清折断了多少根,他记不清救治了多少病人,但被他救治的每一位病人却记住了他。

    在病人的眼中,李拴州就是他们的亲人,从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感激和信任。(资料图片来源:山西日报)

1.突发疾病——寻梦少年意外折翅立志从医

 

 

    今年54岁的李拴州,第一次肩背药箱走村串户时,还是个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子。三十五载风霜雨雪,他一步步走过,见证了“赤脚医生”这个时代记忆符号的朝阳和黄昏。
  16岁那年,李拴州遇到了他人生最大的一次劫难。那年,李拴州的膝盖莫名其妙地疼了起来,一开始,他以为自己是腿上生疮了,没当回事儿,到最后痛得实在不行了,去医院一检查,被确诊为骨肉瘤,医生给他做了紧急截肢手术,他从此失去了左腿。“哪是生疮啊,连骨头都烂了,医生说,再不治连命都没了。”回忆起这段往事,李拴州朴实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正是寻梦的年龄,却意外折断了翅膀。李拴州备感消沉、绝望。可有一天,他忽然想到,自己因为耽误了病情而落下残疾,而村里又没有一名医生,乡亲们会不会重蹈覆辙呢?他感到了后怕。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李拴州毅然决定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乡村医生,只有这样才能使乡亲们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有病才能够及时诊治,才不会耽误病情。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抚摸着他的伤腿语重心长地说:“医者,应德为先,技精良。孩子,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吧!”父亲的话他牢牢记在心中。
  于是,伤好之后,李拴州便去了村卫生所帮忙,这年,李拴州17岁。从此,他从最开始帮医生取药、抓药的学徒工做起,刻苦学习,渐渐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乡村医生。

2.践行诺言——“随叫随到”的医生成村民健康“活档案”

 

 王踽踽前行在山村小路。(资料图片来源:山西日报)

    吾元镇岭村地处屯留、沁县、襄垣三县的交界,岭村位置偏僻,山大沟深,村民居住很分散,全村400多口人分住在一个一个的小自然村里,最多的时候有13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相距最远的有十多里路,有的村更是在高高的山梁上。但不管是三更半夜,还是大雪封山,只要有人来找,李拴州从来不说二话,背上药箱便立即出发。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李拴州就成了村里唯一的医生,村里谁有个大灾小病,他都要过去看一下。村里有几个老病号,他更是定期去家里给他们做检查。胡根成老人是村里的五保户,老人体弱多病,身边又没人照顾,李拴州就成了他的亲人。他隔三岔五就来看望老人,帮他检查身体,知道老人生活拮据,他很多时候连医药费都不收。
  李拴州说,对于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虽然有时很累,但是每当看到病人康复,就感到欣慰,也是最放松的时候。

    李拴州每个月都得跑趟县城,目的地只有一个——县新农合医疗管理中心。乡村公交车是他去县城的唯一方式。上车时,一手抓住扶手,身体全部重力压在一根铁拐上;身子往前一冲,腿一缩,攀了上去。到了县城,拄着铁拐走在街上,步幅大,脚步快,甚至比常人速度都快,“这比山路好走”。
  一个蓝色小布袋,是他的“公文包”,里面是2012年12月份全村85名病人的详单,包括门诊统筹登记表、处方、门诊病历和药品出库单。最近是感冒高发期,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李拴州也就格外忙。李拴州是每个村民最鲜活的健康档案。村民既往病史、用药过敏史和家族病史,甚至连村民自己都
不清楚,而他却对此了如指掌。从儿童计划免疫、头疼脑热治疗,到传染病、地方病防治,他执著地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村里有这么认真负责的村医,是村民的福气啊。”马俊玲感慨地说。

3.不辞劳苦——只要精神不垮,拄着拐杖照样能为乡亲们治病疗伤

 

 

屯留吾元镇“铁拐”村医李拴州。(资料图片来源:山西日报)

    “只要精神不垮,拄着拐杖照样能为乡亲们治病疗伤!”身背药箱,拄着拐杖,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这是李拴州留给岭村村民们最常见的印象。
  由于长年奔波,李拴州的拐杖断了一根又一根,究竟换过多少根拐杖,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后来他索性做了一根铁拐杖,“铁拐杖虽然沉重,用起来不顺手,但是断了焊一下还能再用,对我来说挺实用的。”李拴州说。
  1996年,李拴州买了一辆摩托三轮车,外出行医方便了很多。平时村民们有什么需要,李拴州把药箱和拐杖往三轮车里一放,就开着三轮车过去了,十几年下来,他已经用坏了三辆车。
  李拴州行动不便,可他从来没有因为这样而停下自己为乡亲们解忧的脚步。雨雪天气,路滑难行,可偏偏又是感冒、发烧等疾病的高发期。每次只要乡亲们有什么身体不适,他总会风雨无阻地赶到家里为他们诊断治疗。有多少次摔倒在风雨中,他早就记不清了。
  2011年9月的一个下午,李拴州突然接到一个村民的急诊电话,说妻子肚子疼得很厉害,可外面又下着倾盆大雨,而且还有十里的山路,他二话没说,立即带上所需药品赶到患者家进行诊治、输液,直至病人病情稳定后才离去,当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后才发现全身早就湿透了……
  热情的服务和精湛的医术,让李拴州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医生。现在,不管是中西医还是内外科,当地群众头疼脑热找他,摔伤磕破找他,中毒抢救找他……从医至今,他已治愈数十例内、外、妇、儿科的疑难杂症,使十多个急诊病人转危为安。

4.义无反顾——坚守清贫终不悔,为民做实事是最大的心愿

 

 

李拴州在村卫生所里配药。(资料图片来源:长治日报)

    “爸爸,今天是星期天,您能不能陪我玩?”“爸爸今天要出诊,你跟妈妈玩好不好?”这是李拴州早年与孩子的对话。事实上,李拴州一年到头总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365天当地老百姓都能看到他奔走的身影。他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从来没有过哪一天是休息日。
  在李拴州的心里,医生“拼命”就是为了救命。他为病人付出了百分百的爱心,一生无愧,却对家人甚少关心,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愧疚。儿子出生了,工作太忙无法带他,只能交给老人和妻子带;儿子读小学了,他更没有时间和机会照顾他。这让儿子常常抱怨,人家的爸爸总是和儿子在一起,我的爸爸怎么这样忙。
  2011年,老伴万秋平被查出患了癌症,需要到医院做手术,可在老伴做手术当天他都没时间去陪伴,后来老伴出院回家他也没时间照顾,老伴只好住到姐姐家让姐姐来照顾。“我愧对老伴,愧对孩子,我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采访中,这是李拴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行医归来,李拴州停下三轮车询问村民的身体情况。(资料图片来源:长治日报)

    尽管在李拴州心中藏着深深的愧疚,尽管他知道选择了医生就选择了清贫与辛苦,但他仍义无反顾。“儿子现在卫校上学,学的也是医学,等毕业后希望他能继续为岭村的乡亲们服务。”无疑,李拴州已经为儿子规划了前途,让儿子来继承他的事业。
  当记者问及当医生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让儿子继承他的事业时,李拴州深情地说:“这些年来,我腿脚不便,老伴身体又不好,十多亩地和家里的许多体力活都是村里人帮忙做的。我现在老了,走山路体力明显不支……也只能让儿子继续走下去来回报乡亲们了。”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一个感恩老人的浓浓赤子之心。“人的一生,坎坷、打击在所难免,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这种境遇中去磨砺自己的心性。能为村民们做点实事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李拴州发自肺腑的人生感悟。从一个弱小无助的残疾青年,打拼成一个有益于社会的自强模范,三十五年来,他一直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和人生价值。

道德点评:

 

    对于李拴州来说,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深夜黎明,每天爬山涉水、走村串寨去挨家问诊,有时可能会因为送一颗药丸走十几里山路,为的只是那份承诺与职责。
  纵然条件艰苦,收入低微,李拴州没有被困难打倒,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勾勒出“白衣天使”的高大形象,诠释了“仁心仁术”的生动内涵。让人们知道了在艰苦、偏远、落后的地方依旧有最美丽的人在默默坚守,无私奉献。
 
(责任编辑:卢阳)
网友评论
生活在农村最基层,工作在乡村一线,奉献在百姓身边,李拴州算得上真正的“草根”英雄。
    像李拴州一样的乡村医生很不简单!他们与社区医生比较,有一个可贵的特点就是乡村医生像农民伯伯一样朴实善良!只要一个电话,他们不管黑夜白天,刮风下雪都有会及时出诊,用最适当的药,花最少的钱给病人治病!他们真的很棒!
    坚定的信念,朴实的梦想成就了李拴州的伟大。可是当今乡村医生还相对弱势,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需要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帮助。在未来的医保体系中,乡村医生应该获得城市社区医生同样的地位,享受政策支持。
山西  2014.02
人物简介:
李拴州,男,汉族,出生于1960年2月3日,1982年至今担任吾元镇岭村乡村医生。屯留吾元“独腿”医生李拴州默默行医35年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被乡亲们称为“折翼天使”。他身背药箱,住着拐杖,长年累月穿梭在屯留县吾元榛的田间地头,农户村舍,为村民们把脉诊疗,悬壶济世。2012年12月11日他的感人事迹在山西电视台播出,并上报中央电视台参加“最美乡村医生”评选活动。2010年被评为长治市敬业奉献好人,2013年被评选表彰为“屯留县2012年度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往期回顾:
关注内容: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