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从条件优越的省城贵阳到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创办村卫生室。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美丽的青春留给了偏远地区的人民。她把自己当老百姓的“贴心人”,老百姓把她当自己的“家里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生在贵阳、长在贵阳的钟晶,曾几次前往丈夫工作的贞丰县龙场镇探亲,亲眼见到农村群众看病的艰难。 龙场镇龙河村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区,偏远贫困,路途崎岖,医疗条件十分落后。9个组765户2967人,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5%。长期的山地封闭使得当地群众卫生防疫知识缺乏,风湿病、儿科病高发,40%左右的妇女患有妇科疾病。由于贫困和医疗保健知识缺乏,很多人患病后一拖再拖,小病拖成了重病。有一次,钟晶到龙河村探亲时得知,一位40多岁的妇女为了去镇上看病,早上5点就起床,走上3个小时的山路,才能看上病,之后还要匆匆赶回家干农活。钟晶还听人说起,一名妇女因为简单的妇科病导致不孕不育,家庭破裂。 类似的情景一次次地敲打着钟晶的心灵:“和城市里比较起来,山村老百姓太苦了。”对病人和弱势群体那份强烈的怜惜之情让钟晶决心辞掉城里医院的工作,2008年秋,倔犟的钟晶不顾父母反对,把幼小的女儿托付给远在重庆的婆婆,径直到了龙场镇龙河村,并拿出自己的2万多元积蓄建起了诊所。 诊所开张时,钟晶刚满25岁。当地很多老百姓都不相信这个娇小的年轻女医生能够治病。那段日子,她也十分苦恼,“该如何让乡亲们信任自己呢?”钟晶一遍遍问自己。于是她先配送一天的药给病人,如果治不了病、没有效果就不收钱;走进乡亲家里,给他们讲解防病知识;病人来看病,她将整盒的药分开,根据病情配置药量,让病人尽量省钱。很快,钟医生看病态度好、价格低、有效果才收钱的传言在老乡中传开了。龙河村卫生室越来越出名,那些在这里看好病的村民,一传十,十传百,很多患者慕名而来。她用一片真心和对群众健康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精湛的医术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但2009年初,钟晶的卫生室已颇有起色时,丈夫调往黔西南州委(州政府所在地兴义市)工作,给她带来了新的难题:“自己是走还是留?” 村民们听说钟医生可能要走,纷纷挽留。看着龙河村群众的目光,看着刚刚搭好的简陋的药品架子,再想想小病跑远路、花高费、乱吃药的乡亲,钟晶决定:留下来。 钟晶在病人面前沉稳干练,私底下也是个典型的80后,她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喜欢吃零食、逛街、跳舞、看电影。但在龙河村卫生室,条件无疑是艰苦的。衣柜是装药的纸箱,电力不足时还常停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应急灯照明,没有澡堂,农村简易厕所臭气冲天…… 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寂寞。刚来时,没有电视和网络,也没有朋友,病人又少,找不到人说话。对女儿、丈夫的思念更是让她牵肠挂肚。在村里,钟晶天天和乡亲们见面,半月甚至一个月与丈夫见面,与父母和孩子却是每年春节见上一回。但她娇小的身体里有一颗强大的心,村民们回报给她的爱与信任更是成为她坚持的力量源泉。村民们都已把钟晶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 在钟晶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我会干下去,直到更优秀的医生来给乡亲们看病。”钟晶说,“在这里我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这里有更多的人需要我,不仅要坚守,还要努力,争取让卫生室能更好地为农村患者服务。”同时她希望以后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来农村,这里急需各方面人才。 数年来,钟晶克服了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始终坚守在基层医疗卫生第一线,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群众解除病痛,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钟晶的先进事迹不仅被全国上百家传统主流媒体、数以百计的网站刊播和转载,还入选全国重大典型题材和全省重大典型题材。至今,她已获得全国、全省荣誉二十余项。 目前,钟晶感动的力量依然强大。一批批老年医生、青年医生纷纷要求到钟晶工作的卫生室工作,更多其他行业的工作者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表示向钟晶学习,自觉加入服务基层群众的各种行业、各种岗位。 在网络世界、在现实社会,钟晶正越来越成为医疗战线的“白衣天使”,成为投身为投身三农工作的实践者,成为青年、妇女学习的榜样……成为闪耀道德光辉的代言人。(供稿:中国文明网贵州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