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上榜好人
杨小玲
上榜理由
杨小玲1990年投身特教园地,用青春和爱去滋润聋哑孩子的无声世界,培养出"千手观音"邰丽华,并将9名学生送上中国残联人艺术团的舞台。杨小玲现为武汉市第一聋校艺术教育(舞蹈)教师,从事特教已经22年了。每次给学生上课,她不是用声音,而是用手语、用舞蹈动作。杨小玲和同事文洁杨负责的校舞蹈队中,已有11名孩子成功入选了中国残联艺术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舞蹈《千手观音》的演出者之一邰丽华。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杨小玲:聋哑孩子的梦就是我的梦
来源:中国文明网    发布日期:2013-08-27

  杨小玲现为武汉市第一聋校艺术教育(舞蹈)教师,从事特教已经22年了。每次给学生上课,她不是用声音,而是用手语、用舞蹈动作。

  杨小玲和同事文洁杨负责的校舞蹈队中,已有11名孩子成功入选了中国残联艺术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舞蹈《千手观音》的演出者之一邰丽华。

  那年初夏的一个下午,杨小玲和3名同学一起来到武汉市第一聋校,透过窗户,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教室里跳傣族舞。虽说孩子们的动作很僵硬,但他们眼里透出的一股子认真劲却让杨小玲动容。就是这段无声的舞蹈,使曾是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舞蹈尖子的杨小玲开始跟聋哑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尽快进入正常教学,杨小玲要求自己每天自学50个手语。3个月后,她基本上能用手语流利地上课了。然而,困难比她想象的要大。音乐再悠扬,学生们也听不见;节拍再鲜明,学生们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术语,杨小玲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所有的节拍和口令,她只能用手势传达。18岁的杨小玲站在这群孩子中间,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一曲简单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她以为只用一节课就可以教完,最终却用了5节课。舞是跳下来了,可动作根本不能细看。"那段时间真累,有时都不想干了。"杨小玲说。

  一件小事让杨小玲坚定了干下去的决心。一天深夜,她发现4个小姑娘为了练习一个踢腿动作,在寝室聚在一起把腿抬起,悬在半空中一动不动,咬着牙坚持了好久。杨小玲在聋校一干就是22年,曾经有机会调入中国残联艺术团,但她舍不得这里的孩子。在学生的眼中,她是善良的"杨妈妈"。

  2月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杨小玲还没有放假。

  14岁的裴文菲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她的老家在河南镇平。一大早,杨小玲拎上大包小包,带着小菲去长途汽车站赶车,当天的车都已满员。发现回不了家小菲的眼神有些失落,杨小玲马上用手势给她打气:"放心,我明天再送你,一定让你回家!"

  2月4日,杨小玲又起了一个大早,匆匆赶到学校去接小菲,两人又往长途汽车站赶,小菲终于可以回家了。杨小玲帮忙安置好大包小包,又赶忙找司机李师傅留下电话号码,并再三拜托请沿途关照小菲。随后,她又走到小菲面前,手语叮嘱道:"到家后,一定要记得给我发短信。初四、初五别忘了我们的'舞林大会'。"

  "舞蹈队的孩子数她最远,我不把她送到车上我不放心。"杨小玲眼里盛满母亲般的温和。小菲用笔头告诉记者,三年来,有杨老师,她从一个胆小自卑的"丑小鸭"变成了大方自信的"小天鹅"。

  学生都回家了,忙了一年也该好好歇一歇啦,可有一件事还是让杨小玲放心不下。校舞蹈艺术团的主要演员学生王丹妮的父亲这学期检查出肺癌。

  2月7日上午,杨小玲和湖北省残疾人艺术团钱团长一起来到位于硚口营房村的王丹妮家中,小姑娘意外极了。丹妮说,从小她就跟着杨老师学习舞蹈,杨老师不仅是她的老师,也是她的"杨妈妈"。过去,丹妮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个像邰丽华那样优秀的残疾人舞蹈艺术家。可是,现在,丹妮的愿望却是:爸爸能恢复健康,看到她的舞姿。

  除夕当晚,杨小玲的手机"嘀嘀"响个不停,多是学生们发来的拜年短信。她想给王丹妮发条短信,不同的短信编辑了好几条,却始终不敢按下"发送"键。又一声"嘀嘀"声响起,杨小玲看了一眼笑了,正是王丹妮发来的:干妈,祝您新年快乐!全家幸福!对不起,今年不能给您拜年了,我要照顾爸爸,请见谅!

  大年初五,舞蹈艺术团的孩子们如约上线,来赴杨老师的"舞林大会"。大家聊得最多的是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剪花花》和杂技《冰与火》。 "《剪花花》那叫活灵活现,《冰与火》那是美轮美奂。"一说到好看的节目,杨小玲更是浑身带劲。她说,四年一次的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即将举行,对于学生来讲是一次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宽阔平台,对她而言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种责任。

  "她呀,有时候像个小姑娘一样,比我还会啧。"在12岁的女儿乐乐眼里,学生心目中的"杨妈妈"一点都不像妈妈,"坐个车,她可以像小学生春游唱不停。"妈妈能陪她的日子很少,上次带她出去旅游,还是7年前去北京开会。

  杨小玲说家是小家,校是大家,她都希望女儿和学生们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不懈。如果心愿可以更大些的话,她希望省、市残联能联合教育主管部门为残疾孩子们创造更加健全的教育、扶助体系,向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靠拢。(供稿:中国文明网武汉站)

网友评论
特教老师用智慧和汗水为残疾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窗,让孩子们去放飞自己的梦想,背后的付出可能是普通老师的十倍、百倍,正是因为有了杨小玲等一批优秀老师的执着与奉献,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领域才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从事特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特殊骄傲,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了真、善、美的深刻内涵,孩子们需要需要杨小玲;关爱残疾孩子们,呼唤着成千上万个杨小玲的涌现。
湖北    2012.02
人物简介:
2.jpg
杨小玲,41岁,武汉市第一聋校艺术教育(舞蹈)教师。1990年投身特教园地,用青春和爱去滋润聋哑孩子的无声世界,创立特教舞蹈"鼓声气息"教学法,培养出"千手观音"邰丽华,并将9名学生送上中国残联人艺术团的舞台。从教近23年,她先后荣获"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往期回顾:
关注内容: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