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龙,男,1976年9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派驻江南乡陇丘村驻村工作队员。唐文龙4次受命,3次驻村,9年光阴共3000多个日夜,扎根艰苦瑶山,与人民群众紧紧连在一起,也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人民。2022年12月2日晚,唐文龙从江南乡陇丘村古刷屯开展乡村风貌改造及七百弄鸡养殖发展调研后回到村部,尽管疲惫不堪,他仍然在陇丘村委办公室加班。次日凌晨零时许,他突发疾病,经医务人员抢救无效去世。
3次驻村 他把根扎进大山
1998年,大化县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如火如荼。那年,唐文龙、韦富宗、韦必强刚分配到当时的大化县农机局不久,局里指派这三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到江南乡弄文村驻村工作。这一驻,就是3年。“同吃同住3年,我渐渐发现,唐文龙做事认真负责,事必躬亲。”韦富宗说。
转眼,时间来到2014年4月。这一年,唐文龙自告奋勇到江南乡发瑞村担任“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工作队员。2015年11月,唐文龙又主动申请,前往条件更为艰苦的江南乡陇丘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驻村期间,动员群众搬县城、改危房、建水柜、修公路、搞产业,这些工作唐文龙事事冲在前,一样没落下。直至2018年4月,驻村工作队轮换,唐文龙才离开陇丘村。
2021年3月底,又到了选派新一轮驻村工作队的时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很重。我们还年轻,要多做点事。”刚得知消息,唐文龙就一把拉上韦富宗,到办公室报了名。没过多久,大化县农业农村局驻陇丘村第一书记石电忠就带着唐文龙、韦富宗,进了村。“驻村不到一个月,全村264脱贫户1343人的生产生活和帮扶措施落实情况,他都了然于胸。”石电忠说。
9年光阴 他把责任扛在肩上
“我们这里这么偏,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你就一个人,能改变什么?”初到陇丘村动员卡尝屯群众修路时,唐文龙就听到了瑶山群众的质疑声。“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总会有变化的。”唐文龙说。
卡尝屯是陇丘村最偏远的村屯,驻村工作队分片“包干”时,唐文龙主动把最难啃的骨头揽上身。卡尝屯不通路,唐文龙和驻村工作队需要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翻过两座大山,徒步2个多小时入户开展工作。“只有把路修出来了,日子才会有奔头。”唐文龙说,要修路,就得占用一些群众的赖以生存的土地,“群众白天要外出劳作,我们只能等晚上入户。”打着火把,摸着夜路,唐文龙一次又一次翻进卡尝屯,一户又一户地动员,并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设计路线。2019年,卡尝屯正式通水泥路时,帮扶户韦汉臣给唐文龙打了电话报喜:“要不是你来动员我们,都没那么快通路。”
陇丘村13个自然屯散落在茫茫瑶山里,454户1900多名群众仅靠山上一块又一块“草帽地”维生。怎么发展产业?发展什么产业?“为了拿下陇丘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拦路虎’,唐文龙什么事都敢想,什么产业都敢试一试。”韦必强说,唐文龙家有一个5亩大小的农场,从养蜂到种茶,从养鸡到种果,她都是先在自家的农场试一试,觉得可行了,才会给村委会提出建议。如今,陇丘村形成了以移民搬迁、规模养殖、能人带动为主的增收模式,七百弄鸡、七百弄羊、牛、猪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建成4个村级集体扶贫车间,脱贫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村每年到户产业奖补70万元以上。陇丘村党支部书记说:“他们驻在村里、干在村里,村委会的灯经常是彻夜长明。”
无私奉献 他把人民装在心里
“他是个好干部,时时刻刻都把我的事放在心上。”家住村委会附近的卢儒,是唐文龙的帮扶户。2017年,在唐文龙的动员下,卢儒从卡尝屯搬了出来。卢儒患有间歇性精神障碍,媳妇外出后音信全无,家里还有一个在上学的女儿,父女俩相依为命,“在唐文龙帮扶前,卢儒不时发病,是村里的特困户。”“他帮我们申请了低保、残疾补助,鼓励、指导我发展养殖产业,还为我争取到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卢儒说,他今年养了8头猪、4只羊和一批七百弄鸡,纯收入有6400元,“女儿如愿上了大学,我的病也有两年没发作了。”
唐文龙的妻子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办过家庭农场,也不时外出务工。唐文龙驻村期间,照顾家里两老两小的担子,落在她的肩上了。可是,妻子对唐文龙长期驻村没有怨言,“作为妻子,我尊重和支持他的选择。”2022年11月13日,韦妙群第一次进了陇丘村。妻子回忆,当天,夫妻俩的见面不是家长里短,而是唐文龙带着她“村里游”——看蜂场,看牛场,看鸡圈,“他开心地向我‘炫耀’驻村的成绩,介绍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我更理解他为什么要驻村了。”
大化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说:“唐文龙有条件调整岗位,但他一直扎根在驻村工作岗位上,从未向单位、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不讲任何条件,不计个人得失。”
唐文龙忘我工作的表现,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坚定信念、担当作为、务实肯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心系群众、大爱无疆、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崇高品格。(责任编辑:刘朝灵 杨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