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金,男,1977年6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自1998年至今,杨明金凭着对电影事业的一腔热情,不讲报酬、风雨无阻,一心一意为群众免费播放电影。他穿梭于怒江大峡谷两畔的各村寨之间,25年间播放电影4500余场,观看群众达50万人次,为农村群众送去了精神文化大餐。杨明金曾荣获云南省第七届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
“不务正业”的轮胎店老板
今年46岁的杨明金,是泸水市一家轮胎店老板,靠修轮胎维持一家的生计。25年前,他从汽修学校毕业,赊购了一台电影放映机,开始了无偿放映之路。凭着对电影的热爱,杨明金白天干活挣钱,晚上为群众放电影。从1998年开始,杨明金带着自购的设备和自己租来的影片,在无任何补助的情况下,风雨无阻一干就是15年,从未收过群众一分钱。直到2013年,杨明金正式成为一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杨明金曾在放映笔记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我用电影为观众带去了欢乐,我也从放映中体会到了无穷的欢乐,对放映的这份痴情将陪伴我的终生。”
心系群众的“红色放映员”
杨明金从小喜爱电影,特别是对红色电影情有独钟,他说,红色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总会给自己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为群众播放的电影,也带着一股浓厚的红色气息,带着满满的正能量。脱贫攻坚期间,杨明金更是对影片精挑细选,用红色影片去感染群众,提振群众精气神。他放映的科教短片,常成为农民朋友致富的“金钥匙”。群众观看杨明金放映的电影,收获的不仅是文化生活,更是充满红色气息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利用放电影的契机,杨明金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他在组织为山区的小朋友募捐书包、衣服、笔等爱心物资的同时,还自掏腰包进行帮扶,20多年下来,杨明金早已记不清为贫困家庭孩子买了多少衣物。
信守承诺的人民服务员
为群众放好免费电影,是杨明金自小立下的誓言。杨明金手上有一个笔记本,上面清楚的记录放映计划,只要一个电话,不管有多远、观众有多少,他都会信守诺言准时到场。2009年,群众观影时的一句“要是电影也能讲傈僳话就好了”的感叹,引起了杨明金的深思,杨明金拿着图纸研究了三个多月,通过涂磁技术,把汉语转成傈僳语,民语电影之花从此在大峡谷恒久绽放。20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杨明金永远失去了一岁的小女儿,妻子也重伤长期住院治疗,这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不管日子再怎么艰难,杨明金始终坚守在电影放映之路上。一辆皮卡车、一台放映机、两只音响、一包幕布和幕架,8700多个夜晚带着这些全部“家当”翻过多少山、绕过多少弯,杨明金早已记不住,唯一确定的是,没有耽误过一场。
无私的电影文化传播者
杨明金在走村串寨放映电影的同时,总喜欢搜集那些散落在乡村的 “影视文物”,在他眼里,这些老物件是见证中国电影成长的里程碑。他自学修理,让这些临近报废的老物件正常运转起来。前后共收集放映机700多套、胶片1300多部、海报3000多张。为了让更多群众走近电影文化,杨明金在社会各界帮助下成立了两个电影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他自己做起了解说员,以详实的讲解,引导群众热爱观影事业,热爱中国电影。截至目前,电影博物馆的观展人数已达40000余人次。
对杨明金而言,放映电影的过程就是经历人生的过程,黑色的胶片、沉重的设备、从黑白到斑斓的影像,伴他走过了20多年,放映的道路上记载着他人生的酸甜苦辣,而他,默默地演绎着无悔的“光影人生”,始终如一履行着为群众放好免费电影的诺言。杨明金说,他的电影永不散场,只要还有人看,他会一直放下去,放到老,放到抬不动机器为止!(责任编辑:高晟寒 刘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