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png
帕夏古丽·克热木
新疆
克州
“热心古丽”外出务工勤劳致富 带乡亲们增收过上更好生活
发表时间:2023-02-23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明办

  帕夏古丽·克热木,女,柯尔克孜族,1983年6月生,中共党员,新疆克州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阿合奇村村民。2006年6月,帕夏古丽·克热木参加乌恰县组织的劳务输出,前往广东省东莞市务工,通过努力工作帮助家里摆脱了贫困。2015年以来,帕夏古丽先后带领1800余名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农村富余劳动力前往广东省务工,使179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现持续增收,达到或超过国家现行脱贫标准,实现了脱贫,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热心古丽”。帕夏古丽·克热木曾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新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等荣誉。  

  “我不信命,我只信自己的双手”

  40岁的帕夏古丽是东莞某企业的员工。她出生在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阿合奇村,该村海拔2400米,群山环抱,是山窝窝里的贫困村。14岁时,父亲去世,家里的天塌了,“当时还欠1万多元外债,妈妈和我们兄妹几个抱在一起,眼泪都流干了。”帕夏古丽说。坐在荒凉的山坡上,望着羊群,帕夏古丽想:天天放着羊、吃着馕,日子难道就要这样过下去?为了挣钱,帕夏古丽拾过棉花,端过盘子,当过保姆,但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2006年,乌恰县号召农牧民去广东务工,23岁的帕夏古丽在全村第一个报了名。“那时候在很多人眼里,女孩子就该待在家,哪能抛头露面。”母亲也不想让女儿去,但帕夏古丽却坚定地说:“我想让您过上好日子。”

  从牧民到工人,再到厂里的管理者,这条路,并不容易。帕夏古丽流过多少泪、多少汗,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初到广东,普通话听说能力一团糟,帕夏古丽急得直跳脚。为了练习发音,不影响别人,她主动搬进空宿舍楼,“每天放声朗读,提高得很快,就是楼里空荡荡的,晚上有点怕。”技术不过关,别人下班她苦练,手指磨出泡,手腕肿得像面包。钳工是男人干的活,她照样干,师傅心疼她,她却说:“多学一样技术不吃亏。”为了节省路费,2015年,外出务工9年后,帕夏古丽才第一次回家乡。此时,母亲用她寄来的钱盖了安居房,弟弟也从新疆大学毕业。帕夏古丽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第一次来广东,5天5夜,站票,换乘3趟绿皮火车。1个月后,一起来的35个老乡都回去了,只剩我一人。”回想起那次改变命运的旅程,帕夏古丽感慨道,“还好我走出了那一步,没放弃。”

  外出务工的帕夏古丽不仅让自己摆脱了困境,十几年间,她还先后组织1300多人到广东务工,成为带领群众增收的“领头雁”。柯尔克孜族有句谚语:勤劳的人肚子饱,懒汉只说命不好。帕夏古丽穷过,却没怕过,“我不信命,我只相信自己的双手。”

  “有我在,他们在东莞就有家”

  职工宿舍,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电话是乌恰小伙子吐尔达力·阿布力孜打来的。“古丽姐,过几天我想再去厂里务工,行吗?”“好啊弟弟,现在厂里正需要人,欢迎你来。”一番寒暄后,帕夏古丽得知,2016年在东莞务工3年后,吐尔达力回到家乡,不仅盖了新房,还娶了媳妇。“那时他很穷,我劝他,只要勤劳肯干,好日子就在前头。现在一切都变了,他说这次要带媳妇一起来挣钱。”帕夏古丽欣慰地笑了。为了带动更多老乡走出去,帕夏古丽常利用返乡探亲的机会,给乡亲们讲外面的精彩世界,讲党的好政策。从三五人到二三十人,再到上百人、上千人……越来越多的乡亲放下羊鞭子,进厂当工人,2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外出务工,告别贫困。

  13岁的女孩努尔扎提·木塔力甫腿部残疾,长期与轮椅为伴。木塔力甫·巴巴夫妻俩都是牧民,虽然想给孩子治病,但没有足够的钱。“来我们厂务工吧,挣钱给孩子治病。”2018年,帕夏古丽回家探亲时,看到夫妻俩的窘境,急在心里。“可我们去务工,谁来照顾孩子?”“那就全家一起去!”随后,木塔力甫全家4口人一起来到东莞,大女儿也进厂务工,夫妻俩和大女儿每月工资有1万多元。帕夏古丽帮忙联系医院进行治疗,平时还常帮孩子做康复训练。经过2年治疗,努尔扎提能在搀扶下站起来了,眼睛里有了别样的光彩。

  在乌恰县,帕夏古丽的电话号码是公开的,甚至周边的阿克陶县和团场连队的老乡们都知道,在东莞有个“古丽”,想要外出务工挣钱,就找她。帕夏古丽已记不清,在凌晨两三点的广州火车站,她多少次冒着风雨迎送父老乡亲。“她用真心待老乡。”好友卓侕春说,帕夏古丽自掏腰包1.8万元,帮42名困难工友买火车票,而她脚上那双运动鞋,一穿就是5年。“乡亲们从新疆来这务工不容易,我总想着,有我在,他们在东莞就有家。”帕夏古丽说。

  “乡亲们不仅要致富,还要过得更好”

  “过去农村妇女一辈子围着锅台和孩子转,为了劝她们走出来,我磨破了嘴皮子。现在她们主动给我打电话要出来务工,有的还要带家人一起来。”“出来后,乡亲们不仅收入高了,更重要的是眼界宽了、脑筋活了。”帕夏古丽说,“这几年,出来务工后挣了钱返回家乡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政策给力,再加上外出务工带回的新观念,乡亲们不仅要富裕,还要过得更好。”

  每一次回家,帕夏古丽都能感受到南疆发生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创业工坊落地,妇女创业还能享受政策支持。“我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牧民,要不是国家政策好,哪有现在的我。”帕夏古丽高兴地说,“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努力,让家乡更美、生活更好!”(责任编辑:黄舒雅 于洪举)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