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jpg
泽珍达日杰
相关单位
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
藏医学校校长坚持公益办学 甘做高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铺路人
发表时间:2023-03-23来源: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

  泽珍达日杰,男,藏族,1962年9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果洛州雪域大吉利众藏医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泽珍达日杰从医40多年来,赡养孤寡老人数十名,为经济困难患者减免垫付医疗费15万余元。他投身公益事业,拿出全部积蓄创办雪域大吉利众藏医药学校,按照公益性原则,坚持福利办学、免费教育,靠夫妻二人退休工资和诊所收入维持学校日常开支。办学20年,帮助上千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为解决藏区特别是农牧区缺医少药困难,促进藏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泽珍达日杰曾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表现突出先进个人”“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入伍——锻造优良意志品质

  从孩童时代起,泽珍达日杰就对从医有着一份憧憬。9岁时,泽珍达日杰拜老藏医为师,识字的同时,也学习一些简单的藏医药学,也由此开启了之后漫长的求医之路。

  19岁时,泽珍达日杰选择参军。直到现在,他都觉得参军入伍是一件极为光荣的事情。“那时候自己除了藏医药的知识外,其他文化知识都比较匮乏,觉得进了军营就能够学到文化知识。”进了军营的泽珍达日杰也得偿所愿,部队文化的熏陶、战友间的相互交流,都让他这个从高原牧区走出来的少年学会了很多。

  在部队时,泽珍达日杰和战友们时常会去给当地百姓帮忙。久而久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也深深地扎根在了他的心间。“那时候就在想,一定要为家乡人民做点自己的贡献。” 更为重要的是,服役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党员、军人,这两个身份成为了泽珍达日杰往后人生的标尺,始终引领着他的行为准则。服役期间,因为懂汉藏双语又有从医经验,泽珍达日杰被分到了部队医务部门,成为了一名卫生员。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得以深入接触了现代医学,对于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他为医造福家乡的信念。

  转业——坚持心中理想

  1981年,在部队从事卫生员工作的泽珍达日杰退伍后,坚定选择留在牧区,为当地牧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1984年,泽珍达日杰在果洛州卫生防疫站工作期间,只要有病人问诊,他随时出诊,无论白天黑夜,风雨无阻。随着手机的普及,牧区与外界联系起来更加方便,泽珍达日杰出诊也愈发频繁。他说:“我从不关手机,只要有人打电话,不管天寒地冻还是刮风下雨,我骑上摩托车就过去。”从医以来,泽珍达日杰赡养孤寡老人数十名,接诊患者超过50万人次,他进行义务巡诊行程近30万公里,经常深入牧区、社区、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为群众测量血压、诊治病情、免费派发药物,为牧区群众捐赠医药物资价值超过20万元。几十年下来,他成了牧民群众眼中的好“曼巴”(藏语,意为医生),老百姓对他赞誉有加,但牧民群众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他发现培养人才是解决牧区缺医少药现状的关键。

  办学——坚守理想信念

  2002年8月,泽珍达日杰辞去稳定的工作,拿出家中仅有的12万元积蓄,投资创办了果洛州首家民办藏医专科学校——果洛州雪域大吉利众藏医药学校。办学19年以来,他以传承藏医药学为己任,以“传统技艺、帮扶脱贫、实现自立、贡献社会”为目标,为2000余名来自青海省及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贫困孤残青少年提供了免费就学的机会,培养出中职藏医药学专业技术人员950余人;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4000多人次,学员们也通过各种形式走上了就业岗位。泽珍达日杰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基层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为培养藏医学人才兢兢业业、公而忘私。他时刻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医4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以及“扎根高原,倾心尽力,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责任编辑:周胜武 姚涵森)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