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卓清,男,1949年1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居民。孙卓清1967年12月入伍,1984年至1985年随部队参加了边境防御作战,荣立战功。因为战友牺牲前的一句叮嘱,孙卓清从战场下来后主动承担了4位独生子烈士的7位父母的养老送终义务。困难时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倾其所有接济“父母”,直到2016年送走最后一位老人。孙卓清代战友尽孝31年,用无怨无悔的付出忠诚践行了生命的诺言。
不负一身戎装 铮铮铁骨
1967年12月,孙卓清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因为文笔出众,孙卓清开始从事军队政工工作,一干就是20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次边境防御作战,孙卓清与战友们冲上了前线。年仅19岁的小战士孙守功,右腿负伤、指头断裂,仍执意不下火线,孙卓清含着泪用录音机为他录下了遗言:“老科长,如果你有幸活着回去,请一定要到山东莱芜,去看看我的母亲。她只有我这一个孩子,靠种地把我养大,吃了一辈子苦,家里穷,没享受过一天好日子。作为军人我们就该上战场,流血牺牲我不怕,我就是放不下我的老母亲,我如果牺牲了,就剩她一个人,无依无靠……”
目睹了战友的牺牲,孙卓清暗自发誓要替战友尽孝,以慰藉烈士的英魂。
信守战友诺言 不负重托
1985年,从枪林弹雨中归来,孙卓清接到了原第一集团军安抚农村和边远山区烈士家庭的善后任务,他将70多名烈士的骨灰一一送回他们的家乡安葬,并将临终遗言、生前录音等带给他们的父母。来到山东孙守功烈士——就是那位牺牲在他面前的19岁小战士的家里,孙卓清亲手将烈士的遗物和录音交到孙守功母亲手中。孙卓清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场景:孙母一夜白了头发,哭干了双眼,抱着儿子的遗像,一遍一遍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孙卓清情不自禁地跪下:“从今往后,我就是您的儿子!娘!”
此后,孙卓清又将在前线牺牲的战士名单仔细排查,找出了另外3名烈士的失独父母。从此,孙卓清每年都要横跨山东、河南、江苏、甘肃四省去照顾他的“父母们”,这成了他一生无悔的选择和必修功课。
不负庄严承诺 代友尽孝
1989年10月,孙卓清转业到深圳地方工作,尽管薪资不高,家庭经济压力很重,但他坚持赡养烈士的父母,每月固定给“父母们”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时候,孙卓清甚至卖掉自己的住房,倾其所有接济老人,与战友们一起前后花费近200万元。供药、雇保姆、修缮房屋、照顾病榻,他始终如亲生儿子般孝敬着“父母们”。风风雨雨30载,每一位老人去世,孙卓清都会尽儿子的义务,为他们披麻戴孝。2016年,最后一位老人与世长辞,至此,孙卓清代烈士尽孝的诺言已经坚守了整整31年。
退休后,孙卓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党史和解放军军史的追寻上,出版了《共和国不能忘怀》《抗战名师358旅征战史》《第一军政工名将传奇》等传承红色文化的书籍。他还加入深圳市龙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和“红色讲师团”,利用闲暇时间向青年人讲述革命斗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责任编辑:刘朝灵 姚卓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