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吴本立
舅甥接力摆渡60载不涨价 诚信铺就水上便民路
诚实守信
安徽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W020230526352191391104.jpg
人物故事:

  刘庆,男,1974年9月生;吴本立,男,1938年1月生,均为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查湾渡口摆渡人。多年来,尽管摆渡成本不断上涨,坚持1人最多只收1元钱的摆渡费却始终不变,舅甥二人的诚信可靠受到当地村民的由衷称赞。60多年来,累计摆渡500余万人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为两岸村民铺就一条安全便捷的水上便民路。

  坚守渡口服务村民

  西河村及周边村民出行、赶集、看病、学生上放学,渡口就是唯一通道。渡口下游6、7公里处新建了一座跨河大桥,要是绕道过去赶集、到企业上班至少要走40多分钟,但从摆渡船过河只需2分钟。在这100余米宽的河面上,渡船像陀螺一样穿梭往来不停。“渡船一动就停不下来,每三四分钟就一个来回,每天至少要摆渡100多趟,忙的时候连午饭都来不及吃。”刘庆熟练操纵着渡船,为了方便群众,刘庆每天工作14小时,全年无休。“刘庆从来都是‘一元钱船老大’,若有人执意要多给,哪怕追到好远也得给人还回去。”住在西河村的徐大爷说,“几十年来,我们挑再多的菜过河到镇上去卖,他们都没单独收过钱。”一年夏天,有个土生土长从小就坐着渡船长大的年轻人结婚,选择了渡船接亲的方式过河回村。刘庆帮着协调坐船人员,还与新人的亲戚一同提前在船上布置悬挂装饰,营造喜事氛围,满足了新郎举办一场具有当地特色和风俗婚礼的愿望。为了表示感谢,新郎新娘特意准备了一个1000元红包给刘庆。刘庆婉言拒绝了,并表示“我不会收取渡船票价以外的费用,从前不收,现在不收,今后都不会收。”

  良心义举温暖民心

  早在70年代,刘庆的舅舅吴本立从满手老茧的父亲手中接过饱经沧桑沉甸甸的竹篙。当时渡口两岸来往穿梭的商人和村民很多,尤其是在农忙和春节期间。为了不耽误他们赶集买卖货物,吴本立经常是忙于渡船,忘了吃饭。因当时收入不多,单人收费较低,如遇忘带钱或带钱不足的,吴本立让村民随便给,绝不拒载,一天摇下来腰酸臂痛,也挣不到多少钱。吴本立曾说:“最辛苦的就是逢年过节,跟家人不能在一起,对不起孩子。最自豪的是把人及时平安渡回家。”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正是年味儿最浓的时候,家家户户包饺子、吃团圆饭、看春晚……而吴本立仍然像往常一样坚守在渡口,为赶回家过年的外地务工村民畅通回家的路。傍晚时分,水面寒意袭人,与远处村落里的万家灯火和阵阵爆竹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终于到点准备回家欢欢喜喜过除夕夜。突然,渡口远处影影绰绰出现了两个风尘仆仆返乡的年轻人,他们看到吴本立甚是欣喜“吴叔,就知道你还在!今年回来晚了……还开渡吗?”吴本立笑呵呵地说,“开!走,我们回家!”渡船缓缓启动,冷清的水面浮动着一份浓浓的暖意。有一天晚上,渡船已停航。睡梦中的吴本立接到电话“我家娃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就呼吸困难,请帮帮我们!”电话另一头的李某说。“到渡口等我!我马上过去。”吴本立一边回应,一边拿上衣服奔出家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就此展开。吴本立飞快向渡口赶去,李某已抱着孩子在渡口等待。李某带着孩子及其家人登船后,吴本立以最快的速度向对岸驶去。将李某的孩子及家人送到对岸后,吴本立没有离开,他在渡口等待着孩子救治的消息,也在等待李某一家回来,将他们平安载回家。事后,李某感慨到,幸亏吴本立出手相助,为成功抢救孩子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代接力传承祖训

  吴本立摆渡一干就是近40年,把精力和年华都献给了渡船。当年过六旬后,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了。此时刘庆从部队退役后在深圳一家贸易集团开车,月收入比较可观。当刘庆打算在深圳大展宏图时,他接到舅舅吴本立的电话,“我老了,摆渡干不动了,你可愿意回来接我的班?查湾古渡口不能在我们的手里断档啊!周边的乡邻们也需要啊……”一席话让刘庆陷入矛盾中,舅舅就一个女儿,如果不接班,摆渡就后继无人了,是留在繁华城市还是回到乡村,成为刘庆人生路上重大选择。想到乡邻们的期盼,想到家里前辈的传承,刘庆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2007年7月,33岁的刘庆成为了第三代摆渡人。接手渡口后,刘庆为更好地服务每一名过渡人,很快将原来的渡船更新为能载客40人的新钢壳船,在动力上换装了15马力的单缸柴油机。“这条河面只有100余米,来回一趟不超过4分钟,换装这种柴油机,快捷、耗油少,也能确保安全,经济实惠。”刘庆笑着说。他还配合交通、水运管理部门完善了渡口安全设施,制作了规章管理制度公告牌,时刻绷紧水运安全这根弦,从未发生一起水运安全事故。刘庆的查湾渡口成为青山河上最繁忙也最安全的渡口。在上辈的影响下,刘庆把“良心渡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由于渡船更新、机器保养、油费上涨等因素导致成本攀升,不少人劝刘庆多涨一块钱,大家都能接受。但刘庆坚持自己的底线:“乡亲们生活不容易,如果渡船涨价,无形中就提高了村民过河经济成本。自己服务态度好一点,辛苦一点,多跑几趟,周边村民多坐几回,收入自然也就会增加。何况自己经济压力又不大,少赚一点,哪怕赔一点也没关系。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群众办点实事是应该做的。”就这样,不论有多大困难和压力他都自己克服,而渡船费始终保持在每人每次1元钱,车渡免费,同时为频繁往返出行的村民设立45元/年渡船年票,不限次数,随到随走。刘庆还在渡船上配置了急救药箱、水瓶、纸杯、纸巾、雨伞等,以备乘客不时之需,让乘客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一个承诺,一份善举,多年如一日坚守,刘庆、吴本立舅甥两代人用诚信在青山河两岸架起了一道桥梁,他们以浆为笔,继续书写着关于承诺的故事。(责任编辑:高晟寒 张慧)

来源:安徽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