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贵
志愿军老兵为红军烈士守墓55年 让红色基因永流传
诚实守信
河南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王茂贵,男,中共党员,1937年10月出生,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村民。1968年,王茂贵发现家乡花山寨会议旧址的山岗上有6座无名红军烈士墓,想起自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战友,他决定要一辈子为他们守墓。自此,王茂贵开始了他的守护,55年如一日。后来,来花山寨参观学习的游客越来越多,王茂贵便主动担任起义务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红色革命故事。王茂贵家庭曾获“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

  默默守护 做无私奉献的践行者

  从光山县城一路向西南方向驱车而行,沿途绿树掩映,大约半个小时,看到十来座连成片的古旧土坯房,往右一拐,前行近百米,就到了著名的花山寨会议旧址。

  提起红军长征几乎无人不知,说到花山寨会议则鲜有人闻。但实际上,花山寨会议被称为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决策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就是在花山寨召开第十四次常委会议,作出了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的历史决策,成为决定红二十五军前途命运的转折点。

  在花山寨会议旧址内,有一片红军墙。绕过红军墙,沿着石阶往上走,平阔的山顶上矗立着9块烈士墓碑,除了姚志修、胡柱先、匡占华外,其他的都是“无名烈士墓”。络绎不绝前来参观学习红色文化瞻仰烈士墓碑的人总会看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眼神肃穆的看着铜像,拿着干净的红布一点点擦拭烈士铜像和墓碑,他就是85岁的王茂贵。当被问及问什么这么做的时候,他总是看着墓碑眼含泪水地说,“这些烈士年轻轻就为革命牺牲了,大部分都只有20多岁,作为一个老兵,守护烈士墓是我的义务。”这个守望承诺,一做就是55年。

  少年从军 做保家卫国的先行者

  1955年3月,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年仅18岁的王茂贵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报名参军。那一天,他带着行囊,满载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赤诚情怀,坐上了并不知道目的地通向哪里的火车,一路向前。那时那景,能参军报效祖国,内心无比地激动和自豪。到达目的地(朝鲜)以后,他被编排在十六军四十七师独立卫生营当卫生兵,他发现,部队所处环境十分恶劣,吃住困难,夜晚要睡在山洞里,被子和衣服全是旧的,但王茂贵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更加富有激情,从内心里为自己打气,他选择了接受和面对,挺起脊梁,履行一个白衣战士的特殊使命——照顾战场上受伤的士兵,从此开始了一生中引以为荣的军旅生涯。

  为了当好卫生员,王茂贵十分努力,刻苦钻研学本领,提升素养磨意志,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加强训练,时刻以军人的自律来要求自己。“每一个伤员都是我心中的英雄和学习的榜样,能够照顾他们是我最幸福的事情,每当看到战友牺牲,就万分悲痛,可我知道,在家国情怀面前,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人,都会选择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做一个铁骨铮铮的好战士。”在回忆朝鲜战场的流金岁月时,王茂贵饱含深情地说道。

  默默守护 做无私奉献的践行者

  1958年,王茂贵从部队退伍后,默默返回家乡务农为生。1968年当上生产队长后,他发现花山寨会议旧址的山岗上有6座无名红军烈士墓,埋葬在这里的烈士,主要来自红军游击队、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看着这些沉睡在这片土地上的英勇灵魂,王茂贵的心中充满了敬仰和感动,他暗中发誓,一定要守护好这些前辈和战友的陵墓。自此,王茂贵开始了他的守护,几十年如一日,他每天坚持到墓前打扫卫生,将烈士墓碑前的落叶、杂物打扫得干干净净,认真地擦拭每一块墓碑、每一座铜像......他说,“我和群众一起划了个‘底线’,不管村里有啥事儿,这座山头和这片林子都不能动。”王茂贵回忆,村里的老人们曾反复交代过,这里埋葬着红军烈士,还有很多首长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过,这是村里的“念想”。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在这条红军墙到红军墓园处97级的台阶上走了多少个来回。无论严寒酷暑,为了心中那份牵挂,他一直坚持为烈士守墓,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心中那份对于烈士的敬仰之情。

  义务讲解 做英烈故事的传颂者

  近些年,来花山寨参观学习的单位和游客越来越多,王茂贵就有了新的想法“要让大家知道先烈们在这里付出了多少牺牲!”,他不顾年迈的高龄,不要任何报酬,主动当起义务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红色革命故事。早些年王茂贵读过两年私塾,还上过小学,能够识文断字,但真正要讲清讲好红二十五军的历史还是有些吃力。于是,他找来《红色花山寨》一书学习,遇到不会的字就查字典,讲着讲着忘了,就再翻翻书。为了让英烈故事入脑入心,王茂贵逐渐总结出了“门道”,“我生在旧社会,过过苦日子,还当过兵,我就拿我的经历对比现在的生活,让年轻人想想英烈在他们这个年纪在干啥、图个啥。”王茂贵出生在花山寨附近的翁湾村,“家里弟兄五个,人多地少,过不下去,还碰到过国民党抓壮丁。”十二岁时,王茂贵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了花山村,给当地的地主打工,勉强维持生计。新中国成立后分到了田地,王茂贵一家才在花山村扎下了根。遇到年轻的游客,王茂贵经常用自己的家史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再和今天的富足生活作对比启发游客思考。王茂贵还依托主题党日系列活动,以讲故事的形式宣传红二十五军历史,受文殊乡党委邀请定期到村(社区)、学校宣讲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讲到先烈们的牺牲和付出时,王茂贵时常潸然泪下,他的讲解感动了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听众,让更多的人传承红色英烈精神,做有担当、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信守承诺 做初心使命的守护者

  王茂贵说,“烈士们参军比我早,都是我的前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革命牺牲在我的家乡,护好他们身后的安宁,我义不容辞。我活着一天,就要为他们站好岗。”

  “为这些烈士站好岗。”这是王茂贵答应红军的事。从1968年到现在,一晃眼半个多世纪就这样过去了。如今,守护仍在继续。打扫旧址、清除杂草,巡看有没有墙体破裂,有没有火灾隐患,有没有翻墙破坏现象等等都是王茂贵要做的事儿。要守护好这片土地并不容易。春夏季节,杂草疯长、灌木丛生,不知道用坏了多少把柴刀,被树木刮破了多少件衣服;秋冬季节,落叶纷飞、气温骤降,不知道更换了多少把扫帚,被树木刮破了多少件衣服,被寒风吹裂了多少次脸庞。王茂贵凭着一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红军守墓、为英雄寻亲”的铮铮誓言。从长达九年的独自守护到如今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前来祭奠,王茂贵的诚信和坚持终于将这些红军烈士的故事传播了出去,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学习革命先烈的奋斗历史。55年岁月无言,惟有青山忠骨,诉说着红军烈士的不畏牺牲,也见证了王茂贵的赤诚坚守。

  王茂贵能坚持50多年如一日守护花山寨会议旧址,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王茂贵一直居住在花山寨会议旧址不远处,多年来,妻子一直致力于做好他的“后勤保障”工作,儿女虽常年在外务工,但都十分支持父亲的“工作”。每逢节假日,王茂贵全家人便一起为烈士扫墓、擦拭墓碑及铜像,践行着爱国爱党、勤勉务实的优良家风,赢得了周围群众的赞美。

  用真情守护红军记忆,以无私践行“红色之约”。王茂贵用平静而坚定的步伐,将“义务守护”的千金之诺兑现为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以真诚无私的奉献,在革命遗址里书写自己的大爱人生。(责任编辑:刘朝灵 赵若昊)

来源:河南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