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启贵,男,羌族,中共党员,1963年4月生,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司法局城厢司法所所长。20多年来,邓启贵辛勤耕耘在调解一线,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创新工作方式,在全市率先成立“邓启贵人民调解工作室”,创建了调处矛盾纠纷“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组建“邓启贵人民调解专家团队”。他亲自参与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达1500余件,其中有重大影响的纠纷450余件。曾获得四川好人、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四川省首席人民调解员、四川省人民调解专家、人民调解能手等荣誉称号。
与时俱进 勇于开拓
涪城区原城北街道辖区共13个社区,常住人口6万余人,流动人口10万余人,矛盾纠纷数量庞大、纷繁复杂。邓启贵创新开展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极大提升了复杂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
2017年5月,绵阳市第一支专家型、专业性调解团队“邓启贵人民调解专家团队”成立。在邓启贵的带领下,团队对区内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调查、梳理,对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农村集体经济分配纠纷和城市小区纠纷等社会影响大、调解难度大的纠纷开展专题研讨,并结合具体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度分析,对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并形成研讨报告,为调解员调解同类纠纷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邓启贵倡导以社区居民自治、小区自治、社会组织自治和重点区域治理、辖区环境综合治理五项工作推进法治街道建设。所在的城北街道已成为全市街道法治建设的排头兵。他还创办“社区法治论坛”,相继开展“小区治理大家谈”“远离非法集资”“如何防诈骗”“妇女权益保护”等专题论坛,每年举办各类法治培训、法治讲座10余次。在富临大都会打造绵阳城区首个“法治示范小区”,在临园路中段社区打造了“人民调解文化苑”。同时,他还策划、参与多部法治微电影拍摄工作,让中国法治精神闪亮国际舞台。
迎难而上 俯首为民
“人民调解无小事,仁爱之心办成事”。这是邓启贵近20年来从成百上千件调解案件中的感悟,也是他开展调解工作身体力行的准则。
2007年6月,邓启贵到城北司法所后,面对某公司拖欠职工补偿费近十年的棘手案件,他用了近3个月时间收集资料、查证分析、走访当事人40多人次,最后弄清拖欠22名职工共计13.05万元补偿费的事实。之后,他积极奔走寻求解决途径,2008年3月,落实兑现了职工们的补偿费。
2016年3月,在解决某大厦因经营公司拒绝支付277位业主上千万的租金引发的纠纷案件中,邓启贵带领调解团队迎难而上,对涉事公司和业主进行了50余次耐心沟通协调和法律政策宣讲,化解了业主们多次围堵公司办公场地、在大街上拉横幅、到市政府上访等过激维权方式,经过多次长时间的艰难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化解纠纷。业主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给邓启贵送上“公正无私,勤政为民”的锦旗。
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干警和一名共产党员,邓启贵结合长期工作实践总结出的“望、闻、问、切”调解法,即在介入纠纷调解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对当事人仔细观察、倾听述说、询问走访、认真分析,确保调解员能迅速找准切入点和选择合适的方法。他先后编写《人民调解的方法和技巧》《人民调解知识问答》《城市拆迁纠纷的调解与处置》《怎样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等培训资料,多次在市、区、街三级人民调解员培训会上作专题讲座;他致力于弘扬法治精神,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也在省、市、区等区域推广。
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
邓启贵这位从北川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羌族汉子,躬身人民调解,一做就是20年。2004年4月,他因公受伤,导致左胸4-8肋骨骨折、腰椎严重受伤,落下严重后遗症。但是,他仍继续坚守工作一线。
2010年3月,他因严重胆结石引起胰腺病变,危及生命,住院治疗。而此时,辖区一企业员工因调整工作岗位想不通跳楼身亡,引发群体性事件。刚做完手术出院的他,拖着虚弱的身躯,硬撑着投入事故的处理中,经过连续13个小时的调解,终于让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事后,邓启贵说,“从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件事我必须去,不管是从维护辖区稳定的职能职责讲,还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来说,我都应该去做这件事,我觉得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邓启贵担任人民调解员20余年,指导并亲自参与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1200余件,其中有重大影响的纠纷300余件,以上门服务、电话咨询、设点答疑等多形式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举办社区法治论坛、法律知识专题讲座近百场,受教育群众达数千人……几十年来,他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责任编辑:高晟寒 朱鸿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