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玉芹
支教老师坚守山区 用爱浇灌教育的种子
敬业奉献
山东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个人简介.txt
人物故事:

  贺玉芹,女,1974年9月生,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一中教师。2021年9月8日,乘着烟渝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怀着对教育工作和山区孩子的热爱,贺玉芹主动请缨走进大山,踏上了重庆巫山的支教之旅。“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她要帮助孩子们用知识铺就走出大山的路。

  牢记使命 克服困难

  重庆市巫山县坐落于长江边上的群山峻岭之中,这里多悬崖峭壁且山势陡直。贺玉芹支教的官渡初中就位于巫山县城外40余公里外的官渡镇双月村。就在刚到学校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时候,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巫山当地气候潮湿多雨水,饮食多油多麻多辣,来了没几天她就开始出现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全身皮肤红肿、疼痛并伴随着奇痒难忍,后来经医院诊断是玫瑰糠疹。吃药、烤紫外线始终不见好转,而且反复发作。因为学校建在半山腰上,刚开始租住的房子在山下,每天需要走接近半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官渡初中。这对于一个从胶东丘陵地区来的人来说,连最基本的上山下山都成了一种考验,汗流浃背的时候,疹子更是痒得往心里钻!当时选择坚持下去还是放弃,都成了她不得不时刻面对的窘境,但是她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选择了咬牙坚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贺玉芹切实地感受到“这里是真的需要我们”。学校的软硬件环境都比她原来所在的学校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硬件,学校的教学设施既有原始的黑板,又有白色书写板;既有投影仪,又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一体机。通过与校长交流后才知道,由于财政资金有限不能一下配齐教学设施,只能有钱了就更换一部分,才出现了这种状况。但是面对困难,校长说得最多的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一切最终让她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坚持留下来,对贺玉芹而言,支教的意义不仅仅是给别人传授知识,还能够让自己看到努力与坚持的力量。从此,贺玉芹就把自己当成官渡中学的一份子。“支教的机会来之不易,我必将珍惜。我乐意做好支教中的每一件小事,我也算是一个追梦人。”贺玉芹说道。

  立足教学 勇于担当

  在去巫山之前,贺玉芹也曾预想过在教学上会有一些困难和挑战,可理想和现实总会有巨大反差。通过每天听课,她发现课堂教学容量小,经过向任课教师了解,是因为学生基础太差。于是,她主动找到初一级部主任,商量可否参与到具体课堂教学。通过两个多周的课堂教学,她观察到,很多学生基础差,上课专注度也不够。下课后,她与数学组教师们相互讨论找改进的方法。在课堂上,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教学,孩子们基础差、学得慢,就一遍又一遍带着孩子们复习巩固,还一对一辅导,给基础差的学生“开小灶”,有针对性地把知识点整理出来,分层次地传授给每一位学生。

  官渡初中数学教师短缺,其中两个老师还是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的,平均年龄低于35岁,数学教学经验缺乏。贺玉芹发挥自己担任多年数学教研组长的专业特长,和学校数学组的老师们认真开展《“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探究》的小课题研究;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做好“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各项教学研究,有效地推动了官渡中学和文化一中之间的整体数学学科交流。

  辛勤耕耘 用爱坚守

  贺玉芹特别喜欢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也时刻秉持这一理念,用情、用心、用爱教育学生。受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制约,巫山的学生家长普遍到广东、福建等外地打工,学校里有近一半的学生平日里更多是爷爷奶奶来照料,缺少关爱。平日里爷爷奶奶要忙农活,他们放学后都是自己玩。于是,她就利用休息时间翻山越岭、爬陡峭的山路,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班上有一个男生,每次提问他都不做声,后来通过家访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异,又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奶奶。课堂上,贺玉芹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表扬,帮助学生重塑自信,课后还单独辅导,一步步增强了他的自信。

  支教,是一种磨练、一种奉献,也是一份收获。教学相长,贺玉芹在给山里孩子带去了新理念和新活力的同时,自身也在支教中学习、锻炼和成长。“希望自己能把胶东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特色带给巫山的孩子们,帮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同时,也会把最纯真质朴的巫山精神带给牟平的学生,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支教团队中去。”贺玉芹说。

  “短期支教的意义不在于能教授孩子们多少知识,而是在千里之外的大山中种下爱与知识的种子。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活让我明白,爱是一切美好行为的源泉。”贺玉芹说,她带着爱遇见了这些孩子,而孩子们用更多的爱回报了她。

  在支教期满后,看着一双双充满对知识渴望的双眼,还有恋恋不舍的老师们,贺玉芹又主动申请延期半年,继续去做这件让她终生难忘的事,用爱去帮助这里的孩子们,让他们做更好的自己,迈向更好的未来。(责任编辑:郭雯 王子月)

来源:山东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