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志
水利工程师扎根秦岭30载 换得清水润长安
敬业奉献
陕西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个人简介.txt
人物故事:

  李凌志,男,1971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引汉济渭工程总设计师。工作30年来,李凌志始终扎根勘察设计一线,作为主要设计者,先后参加了西康铁路、西安南京铁路、西安成都等数十项铁路干线建设,主持完成了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和引汉济渭、引乾济石、李家河水库等多项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李凌志曾获陕西省道德模范、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扎根秦岭 誓引碧水润长安

  1993年从西南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毕业,李凌志入职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一头扎进了隧道勘察设计一线。从西康铁路一线、包茂高速公路,再到引乾济石、引汉济渭项目,李凌志完成了从铁路隧道向公路隧道再到饮水工程的两次跨界,从一名普通的隧道工程师逐步成长为铁路、公路隧道和水利工程输水隧洞领域的综合型、专家型人才。

  1999年,28岁的李凌志被任命为包茂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专业技术负责人。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单洞长18.02公里,双洞共长36.04公里,建设规模居世界第一,堪称中国公路隧道之最。作为项目负责人,李凌志的足迹几乎遍布了秦岭沿线的每一个沟沟坎坎。他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西康铁路秦岭终南山隧道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长隧短打”的设计理念,成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保障了隧道的安全运营。秦岭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的建成通车使我国公路隧道单个里程之最由之前的4公里突破至18公里,是我国特长公路隧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该工程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秦岭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几乎成为西安人公路出行东南方向的首选,其中3条150米长的蓝天白云灯光带也是首次运用在国内高速公路隧道中。“特殊灯带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缓解驾驶疲劳,降低事故率。当时我们考察了欧洲多个项目,每一处细节反复论证,事实证明效果很好。”李凌志说。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切实解决西安缺水问题,以引乾济石、引湑济黑工程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点水利工程相继上马。由于在包茂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设计中的出色表现,2003年,李凌志被任命为引乾济石调水工程秦岭18公里特长输水隧洞的项目总设计师。自此,李凌志便与水利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20年时光都奉献给了陕西的水利事业,为再现“八水绕长安”的美丽胜景奉献着智慧和力量。

  勇攀高峰 技术创新攻难关

  接到引乾济石任务后,为了使项目能够搭乘高速公路隧道的施工便车,李凌志根据西康铁路和公路隧道的设计成果,仔细研究类似隧洞的设计经验,精心编制了引乾济石调水工程秦岭特长输水隧洞初步设计说明书,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就精心完成了42页隧洞设计图纸。通过和专家学者近20次的科学沟通论证,调水设计方案四易其稿,最终顺利付诸实施。

  2005年,34岁的李凌志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陕西省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汉济渭秦岭特长隧洞的总设计师。秦岭特长输水隧洞全长82公里,是整个调水工程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它将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底部横穿世界十大山脉之一的秦岭,隧洞深埋超长属世界第一,面临诸多难题。“虽说都是隧道,但是铁路隧道、公路隧道、输水隧洞对于运营、通风、防灾、监控等要求完全不一样。”面对如此复杂且工程量浩大的世界级工程,李凌志带领由3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16名高级工程师组成的专家组,以及多名研究生、博士生共同参与的精英团队,走遍了隧洞沿线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通过科学合理选线,为国家节约投资数亿元。

  “创新永远在路上。”针对引汉济渭工程特点,李凌志主持开展了5大类12项关键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4000余次岩爆、600余次突涌水、888米底板隆起等难题;建立了完整的超长隧洞施工通风成套技术体系,同时创造了T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通风距离16.5公里、钻爆法7.2公里等多项世界纪录,为隧道顺利贯通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心系故乡 绿水青山写传奇

  自从事隧道专业以来,李凌志始终坚守在秦岭山区工程勘察设计一线,他说:“秦岭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百姓像水一样纯净。修建一个项目,是为了造福一方人民,宁可项目付出一些代价,也不能让生态付出代价。”

  在引汉济渭选线时,有一次穿越山上无人区,李凌志遇到了野生大熊猫,这让他很为震撼。一路从南向北,工程要经过洋县、佛坪、宁陕,秦岭四宝就分布在其中。怎样选择一条线路最短、投资最省、地质条件最好、对自然生态影响最小的方案?设计团队当年在约6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全面踏勘,研究线路总长达850公里,线路最大程度绕避了珍稀野生动物活动核心区。在秦岭岭北进场道路设计时,李凌志大胆地提出对王家河局部河道及道路进行“截弯取直”,这一举措不仅为工程节省费用近8000万元,还实现复耕土地约300余亩,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在临时工程设计中,他还积极协调解决了秦岭北麓麻房子村的出行和用电,彻底改善了困扰该村村民多年的基本生活问题。

  如今,为了把汉江清水引入关中,再现“八水绕长安”的昔日胜景,他依然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秦岭深处,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与梦想。(责任编辑:黄舒雅 王宁)

来源:陕西省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