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平,男,1965年12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天门市环卫局环卫工作人员。1999年张美平转业回乡,投身环卫一线,一干就是24年,他起早摸黑,急难险重冲在前,疏管道、修公厕、铲垃圾,坚守一线维护城市的洁净。张美平发扬工匠精神,总结一套“清扫经”,牵头实施“厕改”项目,使52座公厕和12座垃圾中转站旧貌换新颜。张美平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劳动模范、“荆楚楷模”等荣誉。
军人到环卫工 换装不换心
1999年,张美平转业回乡,成为一名基层环卫工。有人劝张美平,“你立过功,可以向组织申请更好的岗位,何必选择又脏又累的环卫工?”
“我是党员、退役军人,不管啥工作,只要认真,到哪都一样。如果大家都不做环卫工,那脏活累活谁来干呢?”张美平说。24年来,张美平从一头黑发到两鬓斑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听党话、跟党走、为国效力”的铮铮誓言。
23年里,他的“座驾”从自行车换成两轮电动车,又换成四轮电动巡查车。无论高温酷暑,还是风霜雨雪,他都起早贪黑,从不缺席。扫地、撮灰、除杂草、运垃圾,苦活、累活、脏活总是抢在前面干。在他的影响下,妻子自愿加入环卫工,与他风雨同舟。
随时发挥作用 坚守着匠心
2008年天门市遭受百年一遇的雪灾,积雪在车辆反复碾压下变得极为坚硬,下水管道堵得严严实实,积水无法排出。张美平和环卫工人赶到现场后迅速施工,用工具把积雪铲开,进而疏通管道。由于管道狭窄,工具操作受限。眼看进度缓慢,张美平放下工具,挽起袖子,开始徒手疏通下水道。
坚硬的积雪铲开后变得格外锋利,处理几个来回,张美平的手臂便留下一道道血痕。一个管道、再一个管道……他咬着牙,一口气将整条街的管道全部清理了一遍。“那个画面我印象很深,清理完之后,他手臂上全是血。”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同事都眼含泪光。
长期在一线作业,让张美平的双手患上了皮肤过敏症,常常起水泡、刺痛、发痒,并且久久不能消退,严重时手指甚至无法并拢。然而一旦干起工作,他又立马忘了手上的伤病。
一心装着工作 肩上扛起责任
有一年,张美平参加湖北省劳模疗休养,每到一处,他都习惯性地看看当地的公厕、垃圾中转站。有人笑他,“别人都去景点,你一来就是看厕所!”张美平却不在意,那次外出,让他看到了天门与先进的差距。此后,张美平牵头展开厕改工作,他经常冒着严寒酷暑,骑着电动车,穿行在城区各公厕间,看进度、督质量,在他和厕改项目团队的努力下,天门城区公厕旧貌换新颜,为政府节约资金近200万元。
公厕改造只是张美平精益求精工作的一个侧面。自干上环卫工,张美平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清扫经”:重点路段勤清扫、人多之处见空扫、垃圾多时突击扫、饮食摊边轻轻扫、灰尘多时压着扫,把“精、细、好”贯穿环卫工作。长期在一线作业,张美平的双手极易过敏,常常起泡、刺痛、发痒,严重时手指甚至无法并拢。然而一旦投入工作,他又忘了手上的伤病,风风火火干起来。“他的手不像手,更像一个工具,随时随地可以发挥作用。”同事们说。
如今,张美平依然每天在全市公厕和垃圾中转站之间“打转”,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新员工跟着张美平去巡查,“有次垃圾中转站的设备损坏,下面的垃圾出不来,又脏又乱,张伯直接跳下去修理。多次立功的老班长这么敬业,这对我们触动很大。”有了张美平的传帮带,30多名青年环卫工迅速成长,成为当地环卫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传承工匠精神,默默坚守平凡岗位,用辛勤与汗水换来城市的整洁靓丽。(责任编辑:刘朝灵 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