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雪
农技推广人30余年足迹遍布500多个村 助推当地农民增收
敬业奉献
内蒙古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梅园雪,女,满族,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梅园雪带领团队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螟综合防治和滴灌等10余项实用技术,推广应用面积累计4972.22万亩;落实了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保苗率达到90%以上,玉米平均亩产增加了259公斤;研发了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模式,实现了科左中旗220万亩高效节水工程粮食总增产35.2万吨,农田灌水利系数由0.62提高到0.85。梅园雪曾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等荣誉。

  情系家乡 助农增收

  在90年代初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当地粮食亩产不足400公斤,一次下乡测产中,梅园雪无意中看到一位老人宁可自己吃玉米面窝头,也要把家里仅剩的十几粒盐豆留给家中的劳动力儿子吃时,她悲痛在心:“农技推广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第二生命,我要不遗余力地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尽早尽快让农民从根子上脱贫致富。”从2005年开始,梅园雪主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等项目,却遭到了农民的极力反对。为了让农民信服,她就住到农户家里,面对面讲,手把手教,一住就是半年之久。她带领团队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螟综合防治和滴灌等10余项实用技术,推广应用面积累计4972.22万亩。其中仅玉米螟综合防治一项就挽回粮食损失5000万公斤,同年项目区玉米亩产增收100公斤,新增总产量400万公斤,人均增收2870元。

  2020年,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在科左中落实落地,她与项目科研团队针对科左中旗盐碱地特点和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改碱-节水-增效”为研究目标,总结并提炼出了9套模式图,发布了11项地方标准。科研攻关试验取得成功,有效降低盐碱值,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保苗率达到90%以上,玉米平均亩产增加了259公斤。

  科技引领 筑梦未来

  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水资源日益枯竭,常年覆膜种植造成的白色污染让梅园雪心急如焚。为了减少农业用水,提高耕地质量,解决地膜污染、残膜难回收等问题,她找专家、查资料、搞调研、做论证,田间地头、庄稼小院成了她摸情况、算数据的“课堂”,她还虚心地向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技人员请教,再艰苦的环境也挡不住她深研技术、创新实践的心,早出晚归、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已是梅园雪日常生活的常态。正是靠着这股钻研的劲头,浅埋滴灌一带三年免耕种植技术模式在梅园雪的手中诞生了,她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高地隙农田综合作业机》和《农作物行间深松铲耘机》等4个新型专利证书。

  浅埋滴灌种植模式的开展,不仅有效解决了残膜对土壤污染的问题,同时减少了人工引苗、地膜投入和机械作业,解决了瓶颈问题。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模式,实现了科左中旗220万亩高效节水工程粮食总增产35.2万吨,农田灌水利系数由0.62提高到0.85,是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创新性技术途径,已推广至通辽市周边地区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这些技术成果的研发推广应用,将吨粮田由小面积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变成了可能,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梅园雪十分重视人才,更注重年轻人才的培养,有空就同年轻职工谈心,让年轻技术员到试验示范一线搞技术承包,主持实施一项或多项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努力做到人得其所,才适其用,让每个人的价值都发挥到最大。在她的关心和帮助下,年轻的技术员们热情高涨,所承包的试验示范工作都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在梅园雪的带领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了大小垄浅埋滴灌带全程机械化创新人才团队,成功开展了四大类36项试验,解决了生产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归纳总结出了西辽河流域水浇地玉米高产栽培集成技术规程、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带免耕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规程。通过多年的培养,该团队已成为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应用成效显著的创新人才团队,并在2016年入选了内蒙古自治区2016-2017年度“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第一层次名单。

  对于农民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是对于农技推广人员来说,四季都在为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忙碌。梅园雪说:“作为一名党代表,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干好,农技推广工作没有巧劲,关键要舍得跑、蹲得住、肯吃苦!”她扎根农业推广34年,初心依旧,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用农技人的使命和担当,谱写出了最美的乐章。(责任编辑:刘朝灵 刘晓瑶)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