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敬华,男,1947年3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长征街居民。他是红军战士的后人,也是市级非遗文化“赤水河船工号子”传承人。1995年,他从镇农具厂下岗到社区担任居委会主任,为传承太平红色文化、船工文化,他组织成立了“老玩艺儿”协会。27年来,义务为群众和往来游客表演“船工号子”120余场次,义务宣讲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1300余场,惠及群众20余万人。胡敬华荣获2022年第三季度“四川好人”称号。
一腔热血 红色文化闪闪亮
胡敬华是红军长征时期红三军团战士胡道财的后人。1953年,胡敬华的父亲因伤落下病根,后因过度劳累离世,年仅43岁。父亲走后,年幼的胡敬华和两个弟弟在母亲的拉扯下度过了艰难的童年。为减轻母亲的负担,16岁时,胡敬华就加入当地赤水河船工的队伍当起了纤夫,并学会船工号子。18岁时胡敬华又学起木匠,到了镇上农机具厂上班。1994年,胡敬华又到了社区工作,一干就是16年。
在社区工作期间,许多社区居民反映太平古镇流传数百年的“赤水河船工号子”和“老玩艺儿”面临失传的风险。在得知情况后,他组织社区退休干部和热心群众成立了“老玩艺儿”协会,致力传承发展“赤水河船工号子”和“老玩艺儿”。协会成立以来,为古镇群众和往来游客义务表演“老玩艺儿”120余场次,深受群众和游客喜爱。如今,太平古镇的居民人人都能喊上几句赤水河船工号子,唱得来几句“老玩艺儿”。
一条板凳 红军故事天天讲
胡敬华的家在太平古镇上,是古镇旅游的必经之地。看着到太平古镇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胡敬华心里非常高兴。细心的胡敬华发现,很多游客来了古镇只是简单地欣赏美景,对背后的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并不了解。
2010年在社区干部岗位退下来的胡敬华又闲不住了,他将自家院坝打造成宣讲红军故事的“坝坝讲堂”,以其父亲“三块银元传家”故事为基础,开启了红色故事天天宣讲。27年来,他义务为太平古镇游客宣讲红军故事近千场次。太平游客总喜欢去他家听船工号子,聆听当年红军在太平的故事。
“嘿、嘿、嘿哟喂,当年哟毛主席,领导哟工农红军,四渡哟赤水诶……”如今,胡敬华家院子总能传出一声声清脆爽朗、宛转悠扬的戏曲声,这正是胡敬华宣讲开场白。他从父亲胡道财讲起,再到四渡赤水战役艰辛,红军负伤留在太平镇隐姓埋名,还有胡敬华兄弟三人赶赴江西追寻故里。寒来暑往,胡敬华老人就在这条板凳上坐着向大家一遍遍地讲着红军故事。
一颗红心 红色基因代代传
2017年,胡敬华被四渡赤水干部学院聘请为讲师,无偿为培训班学员讲述红军故事,他也正式成为县里红色基因宣讲团成员。他创新宣讲方式,把“老玩艺儿”唱腔融入理论宣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文艺”宣讲方式,将党的政策方针编辑成群众喜爱的“老玩艺儿”作品。截至目前,胡敬华已经讲了400余场次,听众达8万余人。
2020年,胡敬华追寻初心,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21年3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七旬老人历经时代变迁,见证了太平古镇最为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古稀之年终于圆了儿时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
如今,75岁高龄的胡敬华宣讲红色故事的身影仍时常出现在四渡赤水干部学院、自家院子和太平古镇的各个角落。义务讲红军故事和培养“赤水河船工号子”的下一代传承人成为胡敬华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胡敬华常说:“我愿意一直把红军故事讲下去,把四渡赤水船工号子继续唱下去,将四渡赤水那段应该永远被人们铭记的历史和精神传承下去。”(责任编辑:高晟寒 朱鸿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