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勤国
七旬文物保护志愿者守护姑苏古城文化40余年
助人为乐
江苏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谢勤国,男,1946年8月生,江苏省苏州市北塔公园管理处退休职工,姑苏区方志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团成员。1977年,谢勤国开始投身古城文物保护事业,用文字记录古城文化。2006年退休后,他继续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并在2011年加入文物保护志愿者队,先后与团队开展文物保护主题公益讲座120场,个人志愿服务时长1840小时。谢勤国曾荣获“江苏好人”等荣誉。

  专注热爱 “笔杆子”记录古城历史文化

  1977年,在苏州虎丘从事绿化工作的谢勤国无意间发现虎丘塔东北角墙体水泥层大块脱落,还伴有很长的裂纹。虽然文物保护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深知虎丘塔重要性的谢勤国心急如焚,他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并以单位名义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经检测人员测量,虎丘塔塔尖与中垂线的距离增加了6厘米。后来,苏州市专门成立修塔工程指挥部,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虎丘塔进行了第二次大修,最终塔体得以稳定,倾斜和沉降的变化也都降到了极小的范围。

  自此,谢勤国便对文保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9年,谢勤国开始编纂《北塔园林小志》,在没有任何现成资料的情况下,他在苏州图书馆古籍部整整待了45天,除了吃午饭,其余时间雷打不动地查阅资料、抄写古书;对于缺少资料记载的部分,他四处奔波,一边请教专家学者,一边采访原住民,反复对所获资料进行考证。6个月后,长达9万字的《北塔园林小志》诞生了,谢勤国也正式开启了用“笔杆子”记录古城历史文化的生涯。业余时间,他曾受邀编纂《石湖志》等多部志书,还与专家学者合作编写《姑苏老街巷》《苏州的桥》《姑苏名宅》等苏州文史书籍,目前已经累计编纂和创作250万字,为古城保护留下了一笔又一笔宝贵的文字财富。

  锲而不舍 “铁脚板”守护古城文保建筑

  2006年,为配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苏州组织起了一支120余人的古城保护志愿者队伍,彼时刚退休的谢勤国为了热爱的文物保护事业,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直至2009年普查工作结束才解散。

  2011年,谢勤国得知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再次招募文物保护志愿者,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并通过重重考核,成了志愿者队的首位成员,编号001,也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个。2013年,经过两年培训的谢勤国和队友们掌握了古建筑的测绘、拍摄、历史以及地方史等基础技能和知识,也迎来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后的首次复查。他与队友们秉持着不漏一座古建、一处古迹的原则,每天风雨无阻在古城内奔走至少5公里,经过100多天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对700多个登录点的地毯式复查。2022年,姑苏区市保及控保紫线核定项目正式启动,千余处点位有待核定,谢勤国又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新一轮志愿服务。多年来,他通过拍照存档、测量尺寸、登记表格、整理资料等看似微小的工作,发现并上报建筑破损及过往资料讹误等相关问题110余次,使得市级文保建筑新民桥雕花厅屋面凹陷、控保建筑王氏怀新义庄享堂屋面沉陷等危急情况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文保和控保建筑的守护人。

  心系传承 “金嗓子”讲好古城文化故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谢勤国所在的文物保护志愿者队共有30人,他说:“既然我是001号,那就要像一个001,要起带头作用。”由于对古城的热爱和经年累月的阅读写作,他在苏州历史文化方面具备渊博的知识,是队友眼中靠谱的“老法师”。不论是谁来询问,他都从不藏私,总是毫无保留地给出自己的看法,并推荐相关的文史资料。

  不仅如此,谢勤国还尤其注重进行古城文化宣传。从2018年起,每周一他都会在老年大学开课,并通过线上课堂讲述苏州历史。多年来,谢勤国与同伴开展、参与120余场公益讲座,向人们传播古城保护理念,让更多人了解苏州的悠久历史和璀璨人文。他们的足迹涉及江浙沪,讲义合计超37万字,直接参与讲座的听众近9000人次。(责任编辑:周胜武 杨梦媛)

来源:江苏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