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宏林、董俊芳
聋哑夫妇携手公益20载 于无声处传递真善美
助人为乐
安徽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石宏林,男,1975年3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马鞍山市特教学校教师;董俊芳,女,1976年9月生,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解放路街道东苑社区居民。二人是夫妇,都是聋哑人,20多年来,他们在公益事业上,携手并进,在无声的世界里传递真善美,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0000多小时。夫妻俩应公检法部门的邀请,义务担任手语翻译,帮助公检法部门快速审理案件,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一份力量;自发义务教育引导残障孩子,先后有30余名孩子进入了大学深造,开启新的人生。石宏林、董俊芳先后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好人”、安徽省“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等荣誉。

  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

  石宏林幼时因病致聋,经过多年努力,他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毕业后回到母校——安徽省马鞍山市特教学校任教。他是马鞍山市第一位聋人大学生,在特殊教育领域默默耕耘24年,让一批批听障儿童学会用画笔描绘世界。他辅导的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中获得特等奖30余人次、金奖230多人次,培养的学生中有200多人考入全国各地多所高校,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工作之余,他一直在为本地聋哑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就业而奔走努力,被市聋人协会推选为负责人。他组织听障人士参加就业招聘会寻找就业机会,动员聋哑人积极参与由残联等单位举办的各类文化、体育、公益活动300余场,累计受众近千人次,在他的带动下,更多聋哑人走出家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一次,在得知40多位聋人大学生毕业求职难问题后,他来来回回奔走于公司和相关部门之间,商量解决聋人就业问题,一趟不行就两趟,两趟不行就三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努力沟通,终于帮助这些孩子全部解决了就业。

  为了帮助到更多生活困难的人,石宏林与妻子董俊芳一直坚持义卖书画,将所得善款近10万元全部捐赠给团市委、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等。每年春节,夫妻二人还会走访慰问贫困家庭,累计送出慰问金达7万多元。

  多年来,石宏林夫妇应公安部门的邀请做手语翻译达60余次,每次他们都积极响应、随喊随到,同涉案聋哑人交流了解案情,再用文字告诉警察,常常要连续工作几个小时,有时直至深夜才能结束。他们还经常为聋哑人纠纷做义务调解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播撒爱心 收获希望

  公益路上,夫妻二人共同携手、相伴成长。他们组织参加“爱心笔会,义卖义捐” “爱心募捐,走进困难聋人家庭”“为脑瘫儿童奉献一份爱心”等公益活动200多场次,妻子董俊芳先后资助帮扶过50多名生活困难的学生和残障孩子。

  由于丈夫石宏林的工作原因,董俊芳经常能接触到特教学校的孩子们,这些折翼天使深深牵动着她的心。她经常去学校看望帮助这些孩子,不仅捐款捐物,还陪他们游戏玩耍,无偿教他们绘画。2015年,董俊芳在市志愿者协会的支持帮助下,发起公益墙绘项目,参与其中的有20名志愿者,大部分是她曾资助过的学生,作为美术老师的石宏林更是她最大的帮手。夫妻俩自掏腰包购买颜料及材料,带领着志愿者走过马鞍山市60多个村镇、社区、学校,义务墙绘面积达9000余平方米,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他们或冒着酷暑,或顶着寒风,爬高上低手绘墙画和文化标语,起形、打底稿、上色,为了赶工期连休息的时间都很少,几个小时画下来,常常累得腰酸背痛,“有时候累得连调色板都拿不稳,脖子就像快要断了一样”董俊芳回忆起来说。

  感恩社会 “益”路同行

  20多年里,夫妻俩脚步不停地走进村落、社区、敬老院和残障孩子的家庭,用他们的爱心温暖孤寡老人,用他们的善心帮助贫困家庭残障孩子。

  作为聋哑人,夫妻俩深知残障孩子生活不易,自2016年起,他们利用自己所长,开办绘画培训班,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免费为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植物贴画、剪纸、装饰画、纸艺等美术课程,进行泥工、木工等技能教学,增强他们的本领,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希望对这些孩子将来就业能有所帮助。残疾孩子,尤其是生活困难家庭的聋哑孩子常常会有自卑感。石宏林告诉他们:“家庭困难不可怕,怕的是精神上、心灵上贫瘠。艺多不压身,我教你们绘画,是想让你们懂得:只要心中还有梦想,就要向着那个梦想一直往前跑。”在夫妻俩的教育和呵护下,有十几名困难家庭的残疾孩子进入了大学深造,多名孩子的绘画作品在全国中小学生绘画大赛上获特等奖和金奖。

  “爱心没有终点,志愿贵在坚持。我和妻子都是聋哑人,所以我们更能体会到聋哑人的艰辛。有生之年,我们将继续义务培养困难家庭的残障孩子,让他们脚下的路好走些。”石宏林说,在公益事业这条路上,他将继续和妻子携手,一起为更多的人传递幸福和希望。(责任编辑:高晟寒 张慧)

来源:安徽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