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时代楷模就在我们身边”——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群体现象探析
发表时间:2019-07-22来源:光明日报

  闪亮的青春,涤荡的热情。

  黄文秀、陈丽美、向渭旭、刘科践、唐恺、卢书兵、张洲、丁佼、李瑞云、古丽加汗·艾买提、苟晓龙、张慧、林蔚、朱启平……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优秀学子代表,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优秀群体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有着怎样的滋养?

  爱与榜样:治学修身兼济天下 

  毕业季,北师大京师学堂,“我要上典礼”201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发言代表选拔活动决赛在举行。那天距离4年前的开学典礼1388天。

  1388天里,收获的是什么?

  来自物理学系的贾桂昊说——

  “在木铎金声的陪伴下,这里的每一位好老师、每一个充实的课堂、每一次有意义的实践,都能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精髓,注入每一个北师大人的灵魂,为我们留下了北师大的印记。”

  文学院的李静宜说——

  北师大启发了我们“风物长宜放眼量”,目光长远。鼓励了我们“绝知此事要躬行”,行万里路。倡导我们去边疆支教调研,用脚步丈量最真实的中国。

  在北师大时空的坐标系内,有师者“上善乐育”的独特气质,有学子燃烧的青春岁月,更有绵延的传承。

  自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始建,117年来,孕育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形成了脚踏实地的学风、以身作则的教风和勤勉踏实的校风,这些都是北师大独特的精神品格。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十年、二十年之后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的高素质教师和各行业领军人才,未来让有信仰的人去讲信仰,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希望从北师大毕业的学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

  “十年前的7月13日,如愿以偿收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录取通知书。”现在任职于贵州毕节一中的北师大学子、优秀公费师范生生代表朱启平说。今天的他收获着教师职业带来的丰盈,也思考着鲁迅先生所言:真的教师,愿意在平淡中获取那一刹的亮光,愿意在琐碎中捕捉那一瞬的甜蜜。

  从陈垣老校长坚持书斋抗日的事迹中,学生感受到深沉的家国情怀;在刘家和先生年至九旬依然笔耕不辍,晁福林教授大年初一清晨六点在办公室读书的故事中,学生感受到脚踏实地、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从教师们认真批改每一份论文、辅导员为学生修改每一份简历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感受到责任的分量;从朱启平、林蔚、古丽加汗、张慧等师范生代表、张子青、郭平、肖丽琴等支边毕业生代表的身上,学生感受到这些历史学子的榜样力量。

  行与信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人生最好的时光,黄文秀走了。

  在扶贫工作一线时,黄文秀时刻铭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送别黄文秀时,同窗好友说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闪耀在她的一切选择和行动里。

  “时代楷模就在我们身边!”北师大哲学学院教授罗松涛感言。得知黄文秀遇难的消息,罗松涛脑海中反复出现的是2017年10月,黄文秀作为广西选调生优秀代表回学校宣讲时的情景。让他记忆犹新的是,黄文秀对工作的全情投入。“在宣讲会结束后,她热情地说:‘罗老师,有机会您一定要来百色看看!’”

  在教育兴邦的历史征程中,以教师教育为立校之本的师范院校,则更为任重而道远。不忘初心,师范大学的赤诚初心,就是要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共担使命,师范大学的神圣使命,就是要为解决中国问题尤其是中国教育问题提供有效方案和高质量对策。

  学校开展多层面教育实践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导向地组织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准扶贫一线开展基层实践锻炼,到革命圣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参观调研,到“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候选人所在地调研寻访。打造“身边的思政课”“行走中的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紧密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表示,学校将名师先贤、人生格言、优秀典型、艺术作品等思政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中,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走进校园,使思政育人更有深度、广度和力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校训,更是指引。北师大从2007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公费师范生,累计已经培养6300多人,其中中西部生源占到九成。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常务副教务长、未来教育学院院长郑国民说,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面向中西部招收、培养师范生,今年9月第一批学生即将入学。在未来教育学院,特别重视学生的教育情怀养成,通过教育名家大讲堂、名师名校长引领、教育生涯规划与指导、教育前沿展望、未来课堂设计、教育观摩与研讨等环节,坚定师范生的职业信念,在他们心中深深埋下“大国良师”种子。

  真与志向:毕业非同学成,立身却在生平 

  “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每每毕业之际,北师大学子总会念起启功先生送给他们的“毕业训”。

  在京师礼堂旁,有一面汉白玉石碑——“浩然正气”四个大字下面,记载着北师大人在五四运动中的英勇事迹。

  时光飞转。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本科毕业生吕常宁与女朋友崔小梅在北京惜别,到西藏做一名基层公务员。2017年,崔小梅作为北师大化学学院2014级硕士毕业生,去西藏大学工作。2018年5月,他们在拉萨市达孜区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

  “47年前,北师大优秀校友次旺俊美、张廷芳夫妇踏上了科教兴藏的道路。今天的我们,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在西藏的蓝天下实现鸿鹄之志。”崔小梅深情地说道。

  爱国心、报国情。学校每年对到西部和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予以表彰和奖励,注重朋辈示范,精心选树、大力宣传扎根基层的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将个人的青春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百年师大,我们是当之无愧的红色师范!一位位前辈们在危急时刻选择担当,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循着他们的足迹,我渐渐理解了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数学科学学院的刘倍雷激情澎湃。

  “在最需要我的舞台上发挥最大的价值。”2009级师兄朱启平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了古丽加汗心里,而她也在大四时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这背后,是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的浸润,更是北师大人“盛德励耘,上善乐育”独特气质的传承,是“毕业非同学成,立身却在生平”教诲……发端于三尺讲台,熔铸于学子们的灵魂与血脉之中。(记者 靳晓燕 通讯员 孙薇薇) 

责任编辑:贺子桓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