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月27日电(记者 徐海涛)红灯笼、香樟树、中国龙……龙年新春,记者在江苏古镇同里感受到浓厚的传统“年味”。在景区里自发舞龙、打腰鼓、荡湖船的当地群众说,他们的表演不为赚钱,“只为开心!”
大年初一9点,同里老街已经热闹非凡。在镇中心退思广场上喜庆的龙灯周围,猜灯谜、捏泥人、绕绕糖、“套老爷”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9点半,古戏台上开演经典剧目《打金枝》:台上,演员用吴侬软语演绎着祈愿家庭和睦的古老故事,台下,老年人眯眼细听,年轻人手机抓拍,孩子们好奇张望。传统与现代,节日与文化,在这阳光和暖的水乡古镇和谐交融。
引来许多游人驻足、鼓掌的,是镇上喜气洋溢的舞龙队、腰鼓队。在富有节奏的锣鼓声中,一条条“金龙”昂首摆尾、回旋舞动,在人群中、河岸边、桥头上蜿蜒游走。表演者大多为本地妇女,她们身着色彩艳丽的服装,时进时退、或舞或止,脸上充满喜悦和投入神情。
表演间隙,坐在大鼓上休息的71岁的吴启明告诉记者,自己是镇上的退休教师,参加节庆表演已有十几年。“我们的队员都是同里镇鱼行社区的居民,节目是自己编排的,从年初一到初六,每天上午、下午各表演一场。”
既然不是职业“淘金”演出队,为什么表演还这么“卖力”?老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表演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这样很开心”。“我现在每个月退休工资加上各种补助有5000多元,子女也都工作了,没有负担。”老人介绍,街坊们平时聚在一起训练,既锻炼身体又能增进感情交流,“节假日就出来表演,增加咱们的节日气氛!”
“今年是龙年,我们的表演更加隆重。”老人说,大家发自内心为今天的好日子高兴,“舞龙就是希望百姓龙年吉祥,国家兴旺发达!”
大年初四,记者在同里镇裴厍村乡间遇到另一支舞龙队。“我们春节、端午、中秋都会表演,最远去过杭州灵隐寺。”50岁的队员沈荷妹介绍,她们的龙队由本村十几名妇女组成,服装、道具都是自己凑钱,“别人爱看,我们自己也开心!”
据了解,同里镇各村的舞龙队总数超过100支,群众自得其乐,也增添了地方文化特色。春节值班的同里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同里群众“开心舞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自然传承。“对于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的文化热情,我们珍视之余也在着力挖掘保护,要让传统文化在同里彻底走出‘盆景’,成为呈现给中外游客的美丽风景。”
- 上一篇:
-
小小“红军书屋”让遵义红色文化走向天南海北
已是第一篇
-
小小“红军书屋”让遵义红色文化走向天南海北
- 下一篇:
-
[新春走基层]春节年味溢“高墙”
已是最后一篇
-
[新春走基层]春节年味溢“高墙”